第32章

像郭子儀這樣品階不高的外官, 大朝會一般都是最後進去、最後出來。三娘盼了半天,才算是瞧見郭子儀的身影。

三娘噠噠噠地跑過去,伸手要郭子儀抱。

郭子儀輕輕松松地把三娘提溜起來, 對李儼二人道:“多謝你們陪著阿晗,我先跟阿晗回去拜見爺娘。”

李泌道:“我們住處挨得很近,我領您過去。”

郭子儀沒拒絕。

李儼在百孫院前與他們幾人分別, 心裏頭莫名有些失落。

直至弟弟李俅瞧見他後纏上來追問“阿晗呢阿晗呢”,他才恍然回神:大家都想和阿晗一起玩,他想多跟阿晗待在一起也挺正常的。

李儼道:“阿晗她耶耶要不了幾天又得去安西都護府,這兩天她當然要多陪陪她耶耶。”

聽李儼這麽說, 李俅和其他小孩都沒再鬧騰, 散開各自玩耍去了。

另一頭,三娘迫不及待地拉著郭子儀進門, 興高采烈地朝郭家祖父夫妻倆獻寶:“你們看, 我把誰帶回來了!”

郭家祖父夫妻二人兒女眾多,早便看慣了別離, 只是三娘的興奮不免也感染了他們, 叫他們生出幾分骨肉相見的喜悅來。

郭家祖母拉著郭子儀的手連連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郭子儀看著雙親斑白的鬢發,心中也是頗為慨然。他們這些武將注定要常年在外,孝敬雙親的事只能交托給弟弟與妻子她們,他這種不時能歸京的還是好的,那些品階較低的將士更是終年不得歸家。

一家人圍坐敘話。

得知二老還要帶著三娘隨駕去洛陽, 郭子儀看了眼滿臉天真的三娘,叮囑道:“既然你有那麽多想學的東西, 那便多花些心思去學。出門在外不要到處亂跑,不然你祖父祖母會擔心。”

三娘乖巧應是。

還是等到三娘犯困補覺去了, 郭子儀才與郭家二老說起京師如今的形勢。

三人聊了小半天,最後郭子儀讓二老遇事不決便去請教賀知章,賀知章雖然半生官位不顯,卻始終在禦前有那麽幾分臉面,眼光可以說是極其老辣的,凡事跟著他走便是。

至於三娘和小皇孫們的往來,既然是聖人的安排便不必特意去幹涉。須知聖人雖然可能對太子不滿,但也輪不到底下的人嫌棄,大多數人對兒女大多都有著“我的孩子我隨便怎麽罵都行”以及“你敢罵我兒子一句試試看”的復雜心態。

三人商量停妥,便不再提朝中諸事,只聊起家中的情況。得知三娘還給自己找了個老師,郭子儀說道:“她可真是個有主意的。”

郭家祖母笑道:“還不是隨了你,你小時候拿定主意要去學劍,誰勸你你都不肯聽。”

郭子儀聽後覺得極有道理,面上的高興那是藏都藏不住的。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兒女能繼承自己的一些特質,相貌也好,性情也好,只要隨便哪樣與自己相像都會叫父母欣喜萬分。

若是這種相像是從別人嘴裏誇出來的,那就更叫他們像盛夏裏頭猛灌一甌冰水那般痛快。

接下來郭子儀陪三娘在周圍玩了兩日,還逛了一處偶然碰上的正月集市,三娘知曉郭子儀路上還會回長安家中一趟,掏出小荷包買了許多自己覺得好玩好吃的東西讓郭子儀幫忙捎回去。

好久沒見到阿娘,她好想阿娘和幺叔他們啊!

再小的禮物,也得每個人都有!

唯一的問題就是郭家人口實在多,三娘買完所有禮物後小荷包變得癟癟的。她嘴裏嘀咕著“以後還會有”“以後肯定有”,一臉肉疼地把小荷包重新系起來。

那小模樣兒看得郭子儀直發笑。

雖然在大人眼裏她送的東西可能微不足道,可對她來說已經算是掏空了整個小荷包。

瞧見她回到住處後還拿出買的吉箋認真給每個人寫祝辭,念念有詞地祈禱新的一年家裏所有人都能好好的,郭子儀一顆心不免也柔軟下來。

難怪家裏人人都喜歡他們的小阿晗。

年初四的早上,三娘照例早早醒來,赫然發現小荷包擺在自己枕邊,裏頭奇跡般塞得滿滿當當鼓鼓囊囊,仿佛她昨天一文錢都沒花過似的。

三娘納悶地打開一看,卻見裏頭還多了一張小小的吉箋,上書“家國無憂”四字。

箋紙雖小,字卻寫得力透紙背,足見寫下它的人必然心懷雄圖遠望。

一定是阿耶幫她把小荷包補滿了!

三娘興沖沖抱著小荷包去找人,才從她祖父那兒知曉郭子儀天沒亮便出發離開了。

顯然是怕等她醒來再走後會把她惹哭。

三娘鼻頭還真有些酸酸的。

不過她阿耶是去守衛邊關的,沒有真的掉淚珠子,只吸了吸鼻頭把眼睛裏的眼花兒統統憋了回去。

阿耶的新年願望是家國無憂,她這個正月絕對不掉眼淚。阿耶在很遠很遠的邊塞守衛邊關,她在家幫阿耶孝敬祖父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