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許是春末夏初還有一點余寒, 又或者是白天聽了段衣冠南渡的慘痛往事,當晚李儼竟是昏昏沉沉地病了一場。他陸續做了一場又一場的噩夢,有些很清晰, 有些又很陌生,以至於他茫茫然不知身在何方。

第二日李儼沒能去上課。

幾個一起讀書的學齡小孩都挺擔心的,上課有些心不在焉, 講課的先生知曉他們都牽掛著李儼,早早把課講完放他們去探病。

三娘也跟著李俅他們去看望李儼。

李儼一直皺著眉,看起來仿佛很不安寧。正巧宮中指派了太醫過來給他看診,三娘她們沒法湊到近前去, 只能乖乖等在一旁。

直至太醫退到一旁商量開什麽藥好, 三娘她們才能圍到榻前關心李儼。

三娘偶爾也會看她阿娘照顧生病的兄姊,見李儼臉頰泛紅, 不由學她阿娘伸出手去探李儼腦門。

好燙!

有三娘領了頭, 李俅他們也有樣學樣地去摸李儼腦殼。

察覺李儼燒得厲害,李俅擔心地說道:“怎麽辦?”

三娘認真想了想, 對李俅他們說道:“有太醫在, 應該很快能對症下藥。”她一臉篤定地寬慰小夥伴們,“不會有事的,興許只是要長高了,或者要換牙了。”

這都是以前兄姊生病時她阿娘說來寬慰她的話,她有樣學樣地搬過來安撫自己的小夥伴們。

聽三娘說得有理有據,小蘿蔔頭們才沒那麽憂心忡忡了。他們都很喜歡李儼這個長兄, 因為只要他們開了口,他一般就會陪他們玩或者滿足他們的要求, 脾氣好得不得了。

三娘自己心裏卻有些沒底,忍不住又趁著別人不注意悄悄伸手去摸李儼腦門, 想看看李儼有沒有好一點。

她本也沒抱什麽希望,結果一摸上去竟發現剛才那種燙人的感覺退了大半。

李儼緩緩睜開了眼。

他小小的眉頭依然緊鎖,仿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夢是醒。

三娘見他轉醒,驚喜地收回手,拔腿去叫太醫過來給李儼看診。

剛才兩位太醫輪流診過脈,也問過起居情況,都有些拿不準該怎麽治,這會兒聽三娘說李儼醒了,腦門也不燙了,忙過去又輪番給李儼看診。

察覺李儼脈象已經平穩下來,不再像昏迷時那般紊亂,兩位太醫都暗自松了口氣。小兒病是最難治的,尤其剛才李儼還一直醒不來,他們只能從宮人嘴裏詢問相關情況,更是不知從何下手好。

幸虧皇孫及時醒了!

兩位太醫很快商量出給李儼用什麽方子。

幾個小蘿蔔頭等太醫們退下去備藥,才圍攏到李儼身邊七嘴八舌地追問:“好些了麽?怎麽突然病倒了?”“是不是昨晚點燈看書累著了?”“什麽?你居然還背著我們偷偷讀書?”

李儼被他們吵得腦仁有點疼,聽李俅揭穿他夜裏背著別人看書的事臉上不免又臊紅起來。他也才七八歲大,正是好勝心最強的年紀,每日與三娘、李泌兩人一起讀書,不免就想追趕他們的腳步。

尤其是聽三娘時常和李泌討論問題,他更是迫切地想參與進去。

興許真的是他太急切了,以至於差點熬壞了自己的身體。

想到自己這次病倒讓這麽多人擔心,李儼更不好意思了,對李俅他們說道:“你們不用上課嗎?”

李俅道:“先生見我們記掛著你,提前放我們過來了。”

李儼道:“哪能因為我……”

三娘見他才醒來又要履行兄長的責任、對李俅他們諄諄教誨,忍不住伸手把他摁回枕頭上去。她這大半年來勤加鍛煉,人不大,力氣卻不小,竟是輕輕松松就把比她大兩歲的李儼給摁住了。

三娘說道:“你病還沒好,得多躺一會。”

李俅點頭應是:“沒錯,哥你好好躺著。”

三娘從邊上拿起本《道德經》塞給李俅,讓李俅給他哥念今天先生講的部分。

李俅嘟囔:“為什麽是我念?”

他最不愛念書了!

三娘道:“我們散學時不是答應了先生,說下次上課前會把這段背熟的嗎?你正好可以邊給你哥念邊背,不然先生抽背到你怎麽辦?”

對於自己這群小夥伴的秉性,三娘早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可太清楚哪個愛偷奸耍滑、哪個愛偷偷上進了。

要是不把李俅安排起來,他自己一準不會背!

三娘給李俅掰扯起來:“既然答應了先生,那肯定是要做到的,不然下次先生哪裏還願意信我們?”

李俅覺得還挺有道理,乖乖翻開書給李儼讀了起來。

其他小蘿蔔頭也圍坐到一塊,準備跟著一起完成背誦任務。

這次保證的事做到了,下次說不準還能提前散學呢!

《道德經》在大唐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時期,當年唐高祖自稱李唐乃是老子血脈,所以明文規定在大唐明“老先,次孔,末後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