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娘考完出來, 開始閉門溫書。

大唐進士科更注重詩賦,對帖經的重視還是開元二十五年才提出來的,因為不少朝臣認為進士不習正經、過於輕浮, 許多必讀經典都是一問三不知,很沒有讀書人的樣子。

這才稍微加強了對第一場的看重,不過對進士們的要求依然是十題通四題即可。

雖然第一場人數眾多, 不過全都是默寫題,給幾個字當提示讓你填上出整句,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沒有中間選項。

這種題目批閱起來非常快, 大抵第三天一大早便能把通過名單放出來。

今年負責主持春闈的禮部侍郎乃是郇國公韋陟,他十來歲就繼承國公之位, 如今也不過才四十多歲, 看起來還相當年輕。他是不負責批閱的,只在閱卷官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踱步過去看上兩眼。

這會兒韋陟吃過朝食, 優哉遊哉地來到禮部南院看看底下的人有沒有躲懶。不想才走到閱卷處, 便見一群閱卷官正圍在一起嘖嘖稱奇地看同一份卷子。

韋陟心生好奇,不動聲色地擠到部屬堆裏去,想看看是什麽樣的卷子引得他們這般驚嘆。

等到那答卷上的字跡映入眼簾,韋陟也不免感嘆一聲:好字!

這手字寫得清雋俊拔,只一眼便叫人心生喜愛。

假以時日說不準能自成一家。

大唐科舉不糊名、不謄錄,閱卷官看得見考生名籍, 也欣賞得到考生的字跡。

大唐能湧現那麽多有名的書法家,也有科舉頗看重卷面分的原因在。

你要是寫了一手醜字, 那肯定是不能錄取你的。畢竟等你考上了讓你寫公文,你整一手鬼畫符上來的話日常工作怎麽展開?

韋陟本人也寫得一手好字, 感慨過後便開口詢問:“這是誰的卷子?”

眾閱卷官聽到上官熟悉的聲音後才注意到韋陟的到來,忙轉身放下卷子朝他見禮。

韋陟擺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多禮,親自把卷子拿起來一看,只見卷頭赫然寫著一個叫他頗為意外的名字:郭晗。

再一比對籍貫,是那個頗為有名的郭家三娘無疑了。

郭家三娘交了不少朋友,連新昌公主家的長子都與她交情匪淺,不過韋陟比她年長不止一輩,平日裏與她自然沒什麽交集。

他記得當年還看過她寫的《晦日詩》,只是那會兒郭家三娘才五六歲大,字能寫整齊就不錯了,哪裏有如今這般好?難怪賀知章和鐘紹京都把她當自家晚輩愛護。

想來是遇到個天分好的不容易。

韋陟掃了一眼,發現郭家三娘不僅字寫得好,題答得也好。

本來只需要十題之中通四題就好,她答得無一字錯漏不說,還把附加的十道帖史題都答完了。

正常情況下進士科是不用考史的,可要是進士覺得自己的帖經題答得不盡如意,還可以試著答帖史保底。這套附加題的要求稍微高一點,需要十題之中通過六題!

結果眼前這份答卷竟是把兩套題都全答上了!

叫人想擋她前程都挑不出由頭來。

韋陟看完便知曉閱卷官們剛才為什麽湊一起看這份答卷了。

“繼續閱卷吧,別耽誤了放榜。”韋陟把答卷放回閱卷官面前笑著吩咐道。

頂頭上司都過來了,眾人自然不敢偷懶,紛紛歇了討論的心思重新投入到閱卷工作之中。

韋陟傍晚回到家吃過飯,饒有興致地與身邊的侍婢說起此事。

他生來就既富且貴,生平最愛的唯有美食和美人,閑暇時還會親授侍婢書法,這些年也養出了不少會侍弄筆墨的美婢。

其中他身邊最得用的侍婢瑞雲更是精通文辭,平時他與人書信往來都是口述大略內容讓她代寫,自己只需要署名便好。

許是因為韋陟十來歲就繼承國公爵位,哪怕他大多時候只負責寫“韋陟”兩個字,眾人依然對他的書法誇贊有加,說他寫的“陟”字宛如五朵雲,當真是精妙無雙、自成一家,紛紛稱之為“五雲體”。

韋陟本人得知此事先是哈哈一笑,接著便更加放肆地把書信交給瑞雲她們代寫,鮮少有人能得到全部由他本人親自書寫的書信。

瑞雲聽韋陟提起郭家三娘的字,便問他:“這小娘子考得可好?”

韋陟道:“你覺得她能不能考好?”說罷還要和瑞雲打賭,賭這郭家三娘到底能不能當上大唐第一個女進士。

瑞雲道:“阿郎可是這次春闈的主考官,我若賭她三榜第一、奪下狀頭,只怕阿郎為了不給我彩頭把她黜落了。”

韋陟指著她笑罵道:“我豈是這般小氣之人?”

瑞雲笑而不答。

她入了奴籍,此生便不復自由,幸而主家格外顯貴,不愛磋磨底下的奴仆,而她還被阿郎相中、親自教以筆墨文辭,比起許多人來她算是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