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個村子一般是百來戶人, 屋舍建得比較分散,各家各戶都有園子。三娘抵達村子的時候有戶人家正在籌備婚禮,見有外村人過來, 不少村童好奇地跑過來看她們騎著的馬。

都是同裏的,不管遇上紅白事那都是全村出動的,這不, 這會兒滿村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婚慶氣氛中,連村頭的大樹都被村裏人精心妝點了一番。

三娘還以為是村中富戶成婚,一問才知道人不是富戶,而是個人緣特別好的獵戶, 從小跟著他爺爺學打獵, 練就一身好本領,衣裳下的肌肉簡直噴薄欲出。

關鍵是人家品行還好, 遇到荒年他打到獵物都會給村裏人分一些, 早些年關中鬧糧荒,大夥沒少受他照顧。

更別提他進山時還會幫村醫順便帶些草藥回來。

這樣一個好男兒, 村裏人可不就把他家喜事當自家喜事來辦嗎?

說起來他要娶的媳婦兒還是他進山時救的醫女, 對方也是自幼失怙,跟著當村醫的爺爺長大,跟著她爺爺學了些醫術。

有次她進山采藥時遇到毒蛇,是獵戶眼疾手快把那毒蛇一箭射死。

就這樣成就了一壇蛇酒和一段姻緣。

村人講起新郎新娘的故事來那叫一個起勁,只是講著講著就偏題了,開始連比帶劃地講起那毒蛇有多長、泡酒裏有啥功效。

三娘不僅沒有打斷, 還聽得津津有味。

等裏長得知縣尉到來,火急火燎地出來迎人, 才發現他們的新縣尉已經與村人聊得火熱。

年紀是真的小。

不過官大一級壓死人,裏長這種不入流的鄉官見著縣尉自然只有笑臉相迎的份。

裏長堆起笑容上前招呼三娘一行人。

三娘笑道:“難得碰上這樣的喜事, 我們可要留下吃了喜酒再走。”

裏長聽後哪有不答應的道理,還把新郎喊過來見人。

獵戶自幼沒了雙親,與新娘一樣是由自家祖父撫養長大的,學了一身打獵本領,還長得牛高馬大。再一看臉,那也是眉清目朗,相當英俊一小夥子。

三娘已經知曉了獵戶的為人,牽過自己的馬對獵戶說道:“我身上沒帶多少錢,不如我把馬借你去鄰村迎親,也當是我們隨喜了。”

獵戶一眼就看出三娘一行人騎來的馬都是難得的好馬,聞言有些心動。馬這東西雖然不罕見,可尋常人家還真養不起,要是能騎著這樣一匹馬去迎親,那肯定是很長臉的事!

不想旁邊的蕭戡卻插嘴道:“這位兄弟身量高大,你這馬兒有點顯小了,還是騎我的吧。”

他也聽了對方的事跡,對這位很有些俠義心腸的獵戶頗有好感,非常大方地把自己那匹馬的韁繩塞到獵戶手上。

三娘的馬是比照著自己的身量選的,跑起來耐力十足,打獵時還十分靈活,唯一的缺點可能是不如別的馬高大。

聽蕭戡這麽說,她瞧了眼獵戶與她阿耶差不多高的身量,也笑眯眯地說道:“對,阿戡這匹馬更適合。”

獵戶見他們是真心要借馬給他,高興地牽著馬與它先熟悉熟悉。

他們雖然時不時要被召集到縣中參加最基礎的軍事訓練,但都是讓他們熟悉鼓鞞,騎馬彎弓這麽威風的事根本輪不到他們來。

若非他本身就是獵戶,恐怕就算能借到馬也不會騎。

蕭戡雖是個做起事來風風火火的小子,他的馬卻很沒脾氣,根本不挑人,遇到獵戶這麽個陌生人它也隨便讓騎。

瞧見三娘一行人借了匹這樣的好馬給新郎迎親用,村人待她們的態度頓時有些不同,熱情還是那麽熱情,但不像一開始那樣連說話都帶著幾分小心翼翼,而是漸漸透出幾分由衷的歡迎與歡欣來。

人心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這樣,你的身份擺在那兒,旁人興許表現得敬你畏你,但絕不可能把你當自家人看待,也不可能因著你的身份打心裏服氣你。

三娘還是第一次參加農家婚禮,看什麽都覺得新鮮,只覺這次真是來得巧了。要是改個日子過來,村人恐怕不會聚得這麽齊!

士人與農家的擇偶情況以及婚禮習俗是不一樣的。

士人為了娶到名門出身的妻子可謂是不辭辛苦,像李白那樣不遠千裏跑去嶽家娶親的情況並不罕見。

只要嶽家是有底蘊的人家,路途再遠他們都不會嫌累。

比如杜甫在夔州閑著沒事想當次媒人,決定把自己姨母家的表侄女介紹給大理主簿封五郎。

杜甫這位姨母嫁的人家可不簡單,乃是滎陽鄭氏。能娶到滎陽鄭氏女,哪個士人能不激動!

杜甫這麽提了一嘴,人家就巴巴地跑到夔州和杜甫商量怎麽納采了。

可惜這樁婚事最終沒能說成,因為人鄭家那邊來信說女兒已經許給別人了,那位主簿只能轉道去夔州隔壁的通州探個親。

相比於這些讀書人看重門第、跋山涉水也要娶到名門之女的執著,農家嫁娶就比較務實了,大多都是近嫁近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