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傍晚的時候蕭戡又過來找三娘蹭飯, 和三娘說起李俅的不靠譜來。

東宮的事怎麽好拿來跟三娘講,且不說三娘不是學醫的,管不了太子的病也管不了李儼的心病, 就說三娘已經入仕了,和東宮走得太近也是不太好的。反正吧,李俅這人做事太不講究了!

三娘道:“若是照著聖人之前下過的詔令, 我與你們公主府也是不能走太近的。”

李隆基當初曾下令禁止過官員和皇親國戚、僧侶方士往來,公主府也不是三娘她們這些官員非正式不能踏足的地方。

不過這種禁令一般都是最初那幾年起作用,後來就漸漸松泛了。而且新昌公主和玉真公主對她都挺好,小時候是見了面就給賞賜, 後來更是幫忙舉薦——她若是一考上進士就斷絕往來, 倒顯得有些忘恩負義。

更何況她和蕭戡都認識這麽多年了。

蕭戡這家夥本身就遊離於勛貴圈子外的存在,他從不應邀參加各種宴飲場合和娛樂活動, 從小就愛埋頭練武, 且還有個行俠仗義的夢想,一言不合就把人家派出去辦事的家仆打得鼻青臉腫。

做起事來相當地六親不認(勛貴圈子和世家大族一樣大多都是姻親關系, 公主的兒子娶公主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久而久之, 也就沒多少人邀他去玩了。

蕭戡能和她們當這麽多年的好朋友,著實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三娘說“不能走太近”當然是開玩笑。

蕭戡聽後雖然還是對李俅很不滿,卻也沒再拿東宮來說事。

三娘真要因為要避嫌就和李俅他們斷了往來,那就不是他認得的三娘了。

哪怕不能時常見面,他們幾個也依然是真心相交的好友。

就比如那個跑終南山隱居的李泌,只要他來了三娘肯定還是會熱情招待。

只這麽一數, 蕭戡就更郁悶了,三娘的朋友可真多。

這還不算那些動不動就邀三娘喝酒寫詩的家夥!

蕭戡吃飽喝足, 一臉郁悶地走了,弄得三娘很有些摸不著頭腦。

她知道蕭戡這人有什麽事都是睡一覺就好, 便也沒去琢磨他到底是怎麽個想法,很快便忙自己的事去了。

離得最近的大節是冬至,和過年一樣有足足七天假期。

這是因為冬至是各家準備過冬物資的日子,過了冬至就是數九寒冬,魚鮮之類的就比較難得了,所以趁著大夥都會冬至集市囤積需要的食物和日常用品。

這麽難得的冬日假期,要是天氣不錯的話,長安城中不少人也會到城外的別莊歇息幾天。

三娘便準備趁著這個冬至為後來的農貿會鋪墊鋪墊,趁著冬至集市的熱鬧人氣票選出藍田縣的四時特產和各裏巧匠,爭取做到村村有名產、店店有能人!

在唐一代,村和店指的其實都是村落。

村子大多坐落於鄉野,大體上以農耕為主;而店則大多坐落於交通主幹道上,最初只是不少店家依著驛館做買賣,給供商賈落腳點以及倉庫,後來吸引過來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村落。

這種以店為名的村子很多都是商業性質的聚落,自然比尋常村子聚集了更多的能工巧匠。

藍田縣的地理優勢是個極大的優勢,只要摸清了藍田縣的優勢所在,就不愁沒辦法把藍田縣發展起來!

三娘已經完成了基本的走訪,對各村各店的情況早已心裏有數,今年冬至準備再主動加個班把這些事給落實下來。

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十幾年後要遭遇什麽動亂,大夥兜裏有點余錢也能逃亡。

亂世裏的人那能是人嗎?

都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那是有依據的。

真亂起來,連人肉都能給你做成軍糧。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那肯定是能跑就跑,能保住身家性命就保住身家性命。成年男丁大多都已經被征調去服兵役了,剩下的人不跑能做什麽?

只要人還在,總有重新過上太平日子的希望。

三娘自然是希望大唐能一直繁榮昌盛,但也在心裏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趁著眼下還是河清海晏的好時節,多琢磨點發家致富的好辦法,幫大夥掏掏長安富人們的錢袋子!

倘若真有起動亂的那一天,不管是長安洛陽的朋友也好,藍田縣的百姓也罷,她希望她認得的人都能好好的。

當然了,最好就是別出亂子,否則她阿耶到時候肯定是要在第一線拼殺的。她們便是順利逃到安全的地方,祖父祖母和她阿娘肯定也會輾轉反側。

愁人!

還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

三娘忙忙碌碌到冬至,一切都已經準備停妥。

往年的冬至集市都是百姓自發聚集起來做買賣,今年也是從假期前一天開始就辦起了大集。

都不需要三娘怎麽鼓動,沿街的商鋪已經自發地張燈結彩,聯合舉辦起了各類賽事,比誰的貨好,比誰的款式新,比誰更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