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燕子空磯(2)

原本在冬天應該關閉的行宮瀑布,因今年秋雨頻繁而依舊流淌,轟鳴之聲不絕於耳。

暮色四合,琉璃燈送到。阿南與朱聿恒上到雙閣處,傅準已靜候於瀑布之下,肩上孔雀翠羽在最後一抹夕陽中鮮亮奪目。

見阿南走近,傅準擡手讓肩上孔雀振翅而飛。繽紛羽色在金色夕陽中橫渡過亭子,棲於後方殿閣之上。

見他這明顯防備的模樣,阿南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怎麽,那東西看起來神氣活現的,還怕被瀑布沖成落湯雞?”

“落湯雞倒不怕,反正在西湖中時,南姑娘早教訓過它了。”傅準的目光在她發間的青鸞上停了停,才慢悠悠道,“主要怕礙了南姑娘的眼。”

明明聲音溫柔,可阿南還是打了個寒顫,搓著自己胳膊左顧右盼道:“這水風挺冷啊,怎麽感覺陰森森的,陰陽怪氣……”

素知這兩人不對盤的朱聿恒無奈搖頭,只能親自動手將盛放琉璃燈盞的箱子打開,一一解掉外面的棉紙與稻草繩。

阿南窄袖束腰,行動便利,借著流光旋身而上,勾住頂上石梁,示意朱聿恒將琉璃燈拋給他。

兩人一個拋一個接,對照當初的施工圖樣,將三十六支燈架擴展到了七十二支。

傅準靠在欄杆上看著阿南和皇太孫忙碌,慢慢悠悠地翻著施工冊子,好整以暇,一點幫忙的意思都沒有。

當日在海底歸墟之中,三人都親眼見過那盞高懸洞頂的琉璃燈。朱聿恒記憶力極好,觀察力更是入微,此時按照他的記憶,指點阿南將各式不同的琉璃燈盞一一歸置於燈架之上,調整好位置與方向。

等朱聿恒確定無誤,阿南替燈軌添滿油,然後擡手點燃了正中間那簇燈芯。

燈光驟亮,青色火焰沿著中空連通的銅軌蔓延燃燒,七十二盞琉璃燈從內至外依次點亮,如青蓮層層開放,直至所有琉璃蓮瓣全部被火光照得透亮,七十二道光華交相輝映,在地上投下斑駁迷離的影跡。

阿南掛在梁上,沖著袖手旁觀的傅準一揚下巴:“傅閣主,你好意思就這麽看我們忙忙碌碌?”

“在下身體孱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扛,這不是怕胡亂插手,反而妨礙了殿下與南姑娘嗎?”傅準裝模作樣地捂著胸口,但終究還是對照朱聿恒當初解出來的地圖,將地面一點點填塗了出來。

燈光層疊,七十二道光彼此交叉折射,光線更顯復雜。

三十六盞燈時,投射在地圖之上的只是一些虛微光點,但此時七十二盞光線重疊交織,地上頓時呈現出圖案輪廓來。

阿南一眼便看到了位於順天的混沌旋渦標記,以及開封的黃龍觸堤,位於錢塘與渤海的則赫然是青鸞模樣。

一直在旁邊如無事人的傅準,端詳著這幅地圖,嘆了一聲道:“畢竟不是原來的燈啊。”

阿南順著他目光方向看去,見一團光斑照在了長江之上。

她立即便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東海的青鸞從海上回首,噴吐的光暈應當是影響到了錢塘,可這青鸞吐出的光斑好似偏了一些,已經貼近長江了。

朱聿恒與她相望一眼,兩人都感覺到大事不妙,立即去看玉門關左近。

琉璃燈薄厚顏色變化很大,朱聿恒仿制的雖然已盡力做到了相似,但畢竟並非原物,玉門關雖有光焰虛照,但圖案映出來不甚清晰,地點好像也偏離了些許。

阿南自梁上躍下,湊近了仔細辨認。朱聿恒走到她身旁,兩人一起凝視那團光點許久,阿南轉頭看他,問:“你覺得……是什麽?”

朱聿恒端詳道:“看來似是鬼影憧憧,難以辨認。”

阿南道:“我也瞧著跟鬼影似的,古古怪怪。”

“就是鬼影吧。”傅準語氣慢悠悠的,蒼白的面容在暖橘色的層層燈光下,反倒顯出光彩來,氣色看來好了不少,“青蓮盛綻處,照影鬼域中,自然該有個鬼。”

“青蓮,鬼域,什麽東西?”阿南疑惑地擡頭看他。

而朱聿恒則問:“是你在歸墟中曾說過的,當年你祖母留下的陣法密档?”

“正是,但這密档,我資質駑鈍看不太懂,要不,殿下與南姑娘替在下指點指點迷津?”傅準取出一份發黃的舊手劄,遞給朱聿恒。

手劄不過寥寥數頁的內容,朱聿恒翻開便看見了第一頁的內容,寫的是“幽燕紫宸垣,星火起九泉”。

“順天為幽燕之地,紫宸所居之處指的自然便是大都皇宮。而九泉下燃起的星火,說的便是會有一場自地下而起的大火。”傅準慢悠悠道,“我並未見過,只是聽說,那個陣法依托了地下煤礦,差點將順天付之一炬?”

“沒錯!”阿南趕緊翻了翻書,察覺有點不對,把小冊子湊到燈下仔細看了看夾縫,發現前頭有被撕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