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始皇後世的女子怎麽會這樣

很多說李清照只會寫閨怨詩的文人尷尬極了,本來以為李清照不配當著幹古第一才女,沒想到她風格如此多變。

他們心中不服,掏出紙筆,想寫出幾首比這首更豪邁的詩。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徒增笑料。

這一下,再也沒有人懷疑這幹古第一才女的含金量了。之前有些不甘心的才女薛濤和李冶也低下了頭。

她們非常有名,被王公貴族爭相追捧。本以為自己寫的詩在女性之間已經算優秀了。

結果李清照她開掛呀!!!

她們沒有經過家國動蕩,閱歷和見識不如李清照多,少了那些心憂天下的情懷,寫的詩自然有些揮之不去的脂粉氣。

李清照的格局確實比她們大很多。

這份在亂世中綻放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動容。這幹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當得起!

這一首詩簡直振聾發聵,震撼無數人的耳朵,尤其是李清照同時期的人,受感觸最深。

面對國仇家恨,皇帝要逃,丈夫要逃。

李清照身為後宅女子卻不願意逃,哪裏有人能比得上李清照呢?準備南渡的朝廷官員面上的遮羞布被這一首詩揭開,又惱怒又羞愧。

北宋末年,小樓中,李師師深深被李清照的才學折服,默默念著那一句: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汴京居然會被金人攻破嗎?”

“我雖然是個卑賤的妓.女,但我寧願以死報國,也不願意過江東。”她心中悲傷,收拾好金銀細軟,果斷出了小樓。她要把自己的東西全捐給宋徽宗,勸他北上抗金。

未來的抗金女將梁紅玉坐在家中,和姐妹一樣被這一首詩深深打動。她拿起自己常練的槍,舞得虎虎生風。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既然沒有人做你心中的項羽,那麽她來做!

蘇軾看到這首詩,臉上笑開了花,看向自己的老妻:“我的徒孫厲害著呢,深得我真傳。”

妻子:“……”這就認上親了?

明明蘇軾跟李清照根本沒見過面啊。

因為李清照童年都是在老家度過的,直到後來父親被調任到京城,這才來到京城。

而蘇軾一直在被貶貶貶貶,不能回京。明明處在一個時代,愣是沒見過面。

蘇軾笑著捋著胡子,他收的蘇門四學士很出色,徒弟的女兒也照樣出色。哎呀,他簡直是最幸福的老師了。

漢朝的平行世界裏,漢高祖劉邦陷入沉默,心裏有些泛酸。“李清照啊李清照,你這個才女怎麽不懷念我?非要懷念項羽啊。”他堂堂漢高祖也很威風赫赫的!

漢高祖劉邦也有些文采,一眼就看得出來這是朗朗上口、意味深遠的絕句。要是李清照也給他寫一兩首,那他人氣也高得很啊。漢高祖劉邦有些遺憾地想。

呂雉聞言,心中冷笑,呵呵,忘了白登之圍了嗎?劉邦曾經禦駕親征,進攻匈奴,結果被圍困白登山。劉邦這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麽多馬。

最後靠著陳平這個賄賂大師賄賂匈奴,這才換回劉邦的性命,不然就沒有漢高祖了。

秦朝的平行世界中,李清照懷念的項籍本人正捧著一本《詩經》,眼睛成了蚊香眼,眼皮子打架,困倦不已。

叔父項梁一把拍向他的後腦勺:"還不趕緊背,今天不把這一篇給我背下來,你就別想玩你的槍了。”

項籍連忙瞪大眼睛:“好好好,我背不就行了嗎?”

他繼續捧著竹簡,小聲抱怨:"這些騷詩有什麽好背的,看得眼睛疼。"叔父項梁點點頭,隨後嘆氣道:“天上的神仙喜歡這詩文,上行下效,到時候全國恐怕都要崇尚詩文了,你連《詩經》都背不下來,可怎麽辦。"

項籍不滿地說:"哼,大丈夫當在戰馬上建功立業,背詩有什麽用。"叔父項梁張開嘴想說些什麽,但左右環顧,覺得不妥,最終還是閉上了嘴。如今秦國一統天下,楚國早已被滅,朝廷宣稱這天幕的出現是吉兆,說天幕降臨,是為了指點秦朝的發展。

畢竟,古往今來都沒有這麽玄乎的事情發生,絕大部分黔首都信以為真,秦王朝的統治進一步加強。

叔父項梁卻不這麽覺得,之前的“三秦之地”透露了楚漢爭霸,後來的《阿房宮賦》更是透露了秦朝二世而亡。

果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王朝一定可以被楚國推翻。

更何況,後來人說楚漢爭霸,楚國在前,說明最後贏的肯定是楚國啊!他像是被打了針定心劑,一直在籌備造反的事宜。只要秦皇駕崩,天下民心浮動,他就會造反。

這時,天幕播放:

4;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少年項籍本人眨了眨眼睛……沒有任何反應。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他還沒有成年呢,家中長輩還沒有給他取字。項籍有些感慨:"都姓項啊,看來是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