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漢文帝:李商隱,你在誹謗我!

唐朝初期,宦官還只能算是奴隸。

李世民憤怒地說:"朕曾經下令,不得設置三品以上的宦官,一個宦官最多只能到四品。未來的人把祖宗之法全部都忘掉了嗎?真是孝順啊!"

房玄齡安慰道:“陛下,王朝末年,可能未來的皇帝也有難言之隱,不得不變更祖宗之法。”

李世民毫不留情地罵:"有什麽難言之隱?簡直是廢物一個!"

“把家奴養得如此膽大包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僅害了後世子孫,還留下千古罵名!”

“朝廷已經這麽亂,底下是什麽樣還用多說嗎?”

“定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向來愛民如子的他一想到那個場景,就感覺到深深的痛苦。

他恨不得把那些違背自己的後代抓到自己面前,拿鞭子狠狠抽打,生死不論。

李世民說著說著,眼前浮現水霧,眼淚都落下來了。

曾經和李世民打天下的臣子死後,李世民當場哭泣。未來魏征死後,他也當場落淚。

他雖然是九五之尊,卻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普通人面對王朝落幕尚且悲傷,更何況吃瓜吃到自家。

笑是會傳染的,哭也是會傳染的。文武百官被他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哽咽。

日月輪轉,時光流逝,長安還在,他們不在,大唐也不在了。

濁大唐落幕的樣子和史書中的朝代,都是一樣的難看。不對,好像更難看一點。甘露之變簡直讓皇權跌穿地心。

李世民見文武百官都如此情態,吸吸鼻子,決定振作起來。

他做了個深呼吸,稍稍平定好心情,冷聲說道:“以史為鑒,尚且可以知興替,更不用說,這未來比史書還有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在他統治期間,宦官別想出頭。同時,他也要設一個嚴苛的祖宗之法,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利,讓子孫後代不可輕易動之。

再加上天幕的警醒作用,肯定能減緩宦官登上舞台的速度了。

另一個大唐的世界裏,武則天已經堂而皇之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大權在握的女皇,好不威風。

這個時候,程朱理學還沒有出世,底

層百姓沒有被過多洗腦,對女皇的出現,倒也不算抗拒。

畢竟皇帝換了一百個也不重要,他們只關心田裏能不能多收點糧食,好讓家裏都吃上飽飯。

另一些底層百姓提起女皇的時候,面上會露出一種柔軟又好奇的神色。普羅大眾往往嬪妒又厭惡紙醉金迷、大腹便便的國王。女皇繼位卻天然會讓人想到母性和慈愛。

華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女皇時代,政壇底下暗潮湧動,明面上還算和諧。

家宴上,武則天一邊品著美酒,一邊看著天幕,看著看著,酒都喝不下去了,簡直如鯁在喉。

她重重地拍響桌子,簡直難以置信:“怎麽會有人把兵權交給宦官,難道是沒有武將可以用了嗎?”

“婉兒,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離譜的事情?”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宗留下來的規定被嚴格落實,宦官也就是看看大門、掃掃地。

讓宦官領兵,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女官上官婉兒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溫聲說道:“陛下,別把身體氣壞了。”

"臣有一種猜測,未來有武將叛亂,導致皇帝不再相信武將,開始放權給宦官。畢竟宦官是無根之人,只能依附皇帝,誰知道宦官有權了,比武將還可怕?”

武將從邊疆殺到京城還需要時間,宦官半夜就能弄死皇上。

武則天不忍直視。治大國猶如烹小鮮,帝王需要在各方勢力之間端水,比如文官和武官,比如派系和派系,不能讓任何一方做大。

未來的皇帝可好,直接把這個平衡給玩崩了。

武則天:“十常侍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卻有人沒長記性,把宦官當沒野心的狗,簡直笑話。你們說是不是?”

她的兒女們紛紛附和。

十歲的李隆基穿著華麗的袍子,坐在父王旁邊,點頭如搗蒜,一副乖順的模樣。

是啊,皇帝應該像奶奶一樣牢牢把權力抓在手上,怎麽能把權力交給別人?

臥榻之間,豈容他人鼾睡?

如果他做皇帝,他絕對不會幹出這種事!

未來的皇帝真是一群蠢貨!

天寶年間,唐玄宗時期。

什麽?未來宦官勢力居然那麽大?!

沒來中的,他交然有點心虛,明光閃爍沒米田的,他突然有點心虛,眼光內爍。

唐太宗把宦官限制得死死的,宦官最多只能打雜,李治和武則天時期也牢牢貫徹了這個祖宗之法。

他自己剛剛繼位的時候,銳意進取,學習了很多太宗皇帝的優秀政策,比如廣開言路。

可眼見著開元盥世如此繁華,他感覺自己做的已經夠多了,功績比太宗皇帝還要多,於是想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