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這可是王維詩裏的紅豆

天幕下,李白聽到這種描述,眨了眨眼睛,有些奇異的感覺。

……不會是那個人吧?

這種形容詞出來,好像除了他之外,別無二人了。

李白抿抿,對這個排行有點不滿意。

他一直很期待孟夫子上榜呢。

可是他看到現在,一直沒看到孟夫子上,反倒是不怎麽來往的那個人上了……

唉,有點惱人!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唐代詩人孟浩然心中揣摩片刻,便得到了一個答案:“不會是他吧?"

除了這個朋友之外,很少有人詩畫雙絕,而且名次能壓李商隱辛棄疾等人。

妻子好奇地問:“你說的是誰?”

孟浩然將自己心中的答案說出來。

妻子恍然大悟:“哦,原來是他呀。”

孟潔然遺憾地感慨:“連他都排在第五,看來前面是沒有我的位置了,果然,他青史留名,流芳幹古。”

妻子安慰:“你們倆不是好友嗎?我記得他還給你寫過詩,朋友出名,你應該高興才對。”

孟浩然有點被安慰到,雖然他沒有上榜,但是他有上榜的朋友,四舍五入等於他上榜了。

如果那個人在面前,他真想發自內心喊一句:"苟富貴,勿相忘。"

緊接著,他翻箱倒櫃,找朋友留給自己的墨寶。他將唱和的詩妥善保存,擺放得非常有條理,很快就找到了。

《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他去長安參加科考的時候和朋友相識,結果自己沒考中,只能狼狽地回老家。朋友卻不嫌棄他,還給他寫了首送別詩。

他投入地看著這首送別詩,稱贊道:“詩中有畫,這個形容太貼切了。”

妻子突然指著另一首詩說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

妻子眼睛放光:“你怎麽這麽厲害?”

大唐交際花孟浩然輕咳兩聲,狀似謙虛:“他們估計也就是隨便寫寫。”

妻子八卦地問:“那他們有給對方寫過詩嗎?能不能給我看一看?我記得他們倆好像是同齡人!"

孟浩然神色微變,有些欲言又止:“這個啊……”

妻子有些情了:“怎麽了,他沒給李白寫過詩?不可能啊!他們倆都那麽出名,連我都聽說過。你還是他們共同的朋友呢,怎麽不引薦一下?”

孟浩然重新看向天幕,不願意作答:“唉,別問了,這個我也不清楚。你管別人關系好不好做什麽?跟你沒關系。

安心看天幕吧。”

妻子滿頭霧水:“?”

妻子的好奇心升到頂點,可怎麽纏著孟潔然詢問,丈夫都不願意說,頓時氣鼓鼓。

玉真公主府上的丫鬟們目光掃過門口的兩人,目光流連,都有些看呆了。

哪裏來的公子,居然如此美姿容。

王維打扮成樂師,長發飄飄。他抱著琵琶,廣袍寬袖,風姿綽約,令人見之忘俗。

岐王笑著打趣:"那些丫鬟都目不轉睛,我妹妹肯定招架不住,待會好好表現,你科舉的事情就穩了。”

王維垂下眼眸,鴉羽般的睫毛落下陰影,聲音猶如山間清風:"我知道了。"

不久前,他來到長安謀取功名。

他自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重要的是,長得還帥。

妙年潔白,風姿郁美。

憑借顏值和才華這兩個殺手鐧,他很快就打進了王公貴族圈。

可唐朝的科舉並不完善,考試不糊名字,不找權貴幫忙基本等於妥妥的落榜。

他考了一次科舉,卻失敗了。

好在他情商還高,交友廣泛。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非常喜歡他的詩文,並不帶有功利性。

岐王告訴他,唐玄宗有一個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深得唐玄宗寵愛,說話特別好使。只要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別說高中了,就連狀元也能當。

玉真公主非常愛才,喜歡音樂。王維帶上自己寫的詩,再編一首纏綿的琵琶曲。玉真公主一

定會喜歡。

王維於是抱著琵琶,來到了玉真公主府上。

等到侍女來喊人,岐王給了王維一個鼓勵的眼神:"快去吧,別讓她等久了。"

王維微微嘆息,快步走進府邸。

宴會上,樂師打扮的王維模樣英俊,風度翩翩,彈了一首自己所作的琵琶曲,技驚四座。

玉真公主衣著華貴,慵懶地坐在主位上,漫不經心地聽著,越聽越覺得悅耳,很快升起了好奇之心:“這首曲子叫什麽?”

王維:“《郁輪袍》。”

“沒聽說過,這是你自己編的?”

“沒錯。”

玉真公主眼裏流露出幾分滿意之色。

岐王趁熱打鐵:"他不僅擅長音樂,還擅長詩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