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白:小夥伴的官職都沒我高

這首詩給世人的震撼不亞於《長恨歌》,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又有很多妙句,組合在一起,簡直是王炸。

很多人爭相抄錄華麗浪漫的《琵琶行》。

一時間,無數世界,紙都賣貴了不少。

大部分人驚嘆於白居易的才華,日本人紫式部則是在可憐白居易。

她向自己的侍女抱怨:"白樂天明明沒有犯任何過錯,他是那麽的忠心愛國,卻被奸臣所害,被皇上厭惡,不得不流放江州。我真是憐惜他命途多舛!”

平安時期,貴族都以學習大唐文化為榮。紫式部從小就學習漢語,最喜歡白樂天的文集。

緊式部越說越惆悵:“恨我不為大唐人,不能和白樂天一見,告訴他,他沒有錯。可是我們這裏距離大唐如此遙遠,我沒有辦法改變白樂天的命運!"

她想到偶像飄零滄桑,心裏難過極了。

侍女:“您近來不是在寫文章嗎,引用一些白樂天的詩詞,讓更多人知道他,這不也是一種幫助嗎?”

紫式部恍然,覺得非常有道理,頓時有點激動,立刻準備寫文章。

她寫的小說就是赫赫有名的《源氏物語》。川端康成稱之為日本最巔峰的小說。

紫式部並不滿足於引用詩句。

她塑造主角源氏的時候,也融入了偶像的影子。

她拿著筆,小聲自言自語:"我不能改變白樂天,但我能夠改變源氏。"

“源氏也和白樂天一樣,因為□□而被貶謫。”

“源氏退隱的時候穿什麽衣服呢?江州司馬青衫濕,嗯,那麽源氏的上下裝就是深藍色吧,和白樂天一樣別具風度,模樣清雅。"

“源氏被貶謫之後做什麽呢……白居易被貶謫之後,有修佛和修道,那我要設置幾個道士和僧人,讓源氏和他們交往。”

“……”

紫式部在心中勾勒出源氏的形象,感覺白樂天以另一種形式在自己的筆下活了過來。

她笑逐顏開,感覺自己跟偶像的距離離得越來越近。

今天晚上白居易該入夢來了吧!

無數人為《琵琶行》所驚艷,李白如此,杜甫也不例外。

杜甫依舊漂泊,來到江南一帶,在家中看著天幕。

聽到《琵琶行》之後,他深深感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白居易碰到琵琶女之後,將自己比為歌女,抒發哀傷之意,唉,我又何嘗不是如此飄零?”

安史之亂之後,國士淪喪,社會動蕩,盛世大唐五光十色的泡沫猛然妝作開。

白居易觀琵琶女是淪落人。杜甫觀白居易,亦是如此。

杜甫站起身來,想出去走走。突然聽到隔壁的小孩都在唱那一首《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這首歌行體詩歌,在白居易所在的時代,連胡人的小孩,也就是少數民族的小孩都會唱。

這首詩往前放到安史之亂的時代,依舊能橫掃一片。

可想而知,接下來這首《琵琶行》會成為流行曲。

杜甫耳朵微動,輕聲嘆息。天幕放的這首《琵琶行》是譜了曲之後再唱出來。

小孩學得太難聽,根本不在調子上,合了白居易那一句—————嘔啞嘲聽難為聽。杜甫以前也算見過長安的貴族生活,眼界和閱歷都很高。

他默默念叨:"不知道李龜年現在在哪裏?他唱的《相思》很好聽,這首詩如果由他來唱的話,肯定會好很多。”

李龜年是宮廷樂師,受很多貴族的追捧。杜甫進京趕考的時候,曾經出入岐王的府邸,認識李龜年。

王維那一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就是送給李龜年的。

可是如今整個大唐都在動亂中,誰會在意一個宮廷歌手的下落?

想必以他的歌喉,皇上應該會將他留在身邊,不至於受顛沛流離之苦吧?

杜甫走到集市上,只見鄉親們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那一首《琵琶行》。

“白居易這個大才子從來沒讓我失望過,長恨歌已經那麽好聽了,琵琶行更是如此。”

“可惜了,我不會唱,天幕結束之後,我估計連詞都要忘掉了。”

“唉,對了,那個老李不是說他是宮廷歌手,以前給皇帝唱過歌嗎?天幕說王維那個大才子還給他寫詩呢。好像叫什麽李龜年。”

“切,你信他的鬼話?我也

姓李,我也說我叫李龜年,你信嗎?”

杜甫聽到這種描述,心中頗為好奇,立刻走到他們旁邊問道:“你們說的李龜年在哪裏?”

“在那邊的酒家賣唱呢。”

杜甫找到酒家,只見一個頭發斑白、氣質滄桑的男人正在酒家門口唱那一首《琵琶行》。

這男人只聽了一遍,便記得滾瓜爛熟,現在唱得有模有樣,讓人直呼天賦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