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宋朝後續加秦朝後續

王安石其實一直不太喜歡桀驁不馴的蘇軾,懷揣著公平客觀的審視之心看著這首詞。

第一眼,便驚艷到他了。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有個稱呼叫做蘇如潮,很多人覺得蘇軾的文章就像潮水一樣潔潔蕩蕩,波瀾壯闊。

王安石閉上眼睛,細細品味其中真味,只覺心神激蕩,豁然開朗。

緊接著,他心神觸動,又有些悲從中來。

他如今被宋神宗冷遇,被守舊派排擠,處於隱退狀態,還得知了司馬光未來會廢除他的新政。

他一心為公,從不為私,立志於改變這個頹靡的大宋,然而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他心裏說不忿悶是假的。

可看完蘇軾的詞之後,不知為何,心頭湧上一股冷冽的清泉,焦躁煩悶的情緒稍稍被撫平。

蘇軾遭受文字獄,比他可苦多了,都還保留樂觀之心,他怎麽能落後呢?

假如他在春風得意的時候,看到這首詞,肯定“不識曲中意”,現在一聽,卻“已經是曲中人”。沒有一個失落失意的人能拒絕這首詞。

如果要在蘇軾的詩詞中挑一首他最喜歡的,那就是這一首了。

王安石心情復雜,人老了,就愛回憶年輕的時候,打開了話匣子,跟妻子絮絮叨叨:"我和蘇軾第一次見面,是在歐陽永叔家裏。"

“那個時候,蘇軾還是個毛頭小子。他跟著父親,風塵仆仆從四川小城來到京師,請求永叔提攜。”

“永叔看過蘇軾的文章,頗為喜歡,大包大攬要他做自己的門生,居然還說蘇軾會成為下一代的文壇之首。"

“我覺得他誇大了,別的文人也是一樣。誰曾想,他一語成邋。”

“如今,天下才華共一擔,蘇子瞻獨占八鬥。”

他的詩文有道家超脫的思想、佛教明心的領悟,還有儒家為國為民的信心。融合了儒釋道三種思想,已經自成一派了。*

王安石這個“拗相公”也是喜歡就事論事的人,雖然不太喜歡蘇軾,但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

興之所至,他還回到書房,揮毫如雨,筆走龍蛇,寫了一幅書法作品,內容自然是這首《定風波》。

後掛在書房的墻壁上,用以自勉。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這十之八九的人看到這首詞之後,都難免觸動。

在他們久久不能回神的時候,天幕繼續播放。

古青青又說起了雜談:【宋仁宗曾經說蘇軾兄弟是宰相之才。

事實證明,沒有錯,蘇軾政績非常優秀,在徐州治理洪水,在密州治理蝗蟲,在黃州辦孤兒院,在海南搞學堂,在杭州治理瘟疫美化西湖……

很少能找到一個詩人,比他政績還好的。所以有學者評價,他是被低估的國士。

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到處都有他的紀念館,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座:杭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惠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黃岡蘇東坡紀念館。

紀念館有一首詩:“知州未遠去,僅在揮手間。”

很多人就挺好奇的,蘇軾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治國理政也是一把好手,他怎麽這麽有精力,他這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嗎?

可能,這就是世界的參差吧。(落淚)】

古青青剪輯了一些蘇東坡紀念館的素材,放進了視頻裏。

紀念館美輪美奐,還立著蘇東坡的雕像。

天幕下,無數北宋文人震驚不已,羨慕到幾乎要流口水了。之前杭州人民為了白居易,把堤壩以命名為白堤已經讓他們羨慕壞了。

結果天幕告訴他們,蘇東坡還有密密麻麻的紀念館。

俗話說,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紀念館這種東西已經有祭祀的意義,在古人眼裏是非常神聖的,非大功德者享受不到。

蘇東坡死後都不用擔心沒有香火了。

那些在烏台詩案中陷害蘇軾的文人幾乎都要把牙咬碎了,在心中暗罵:"淫祀!"

他們心頭慌亂。未來的人有多喜歡蘇東坡,肯定就有多討厭他們這些陷害蘇東坡的人。

他們感覺自己在蘇東坡面前好像跳梁小醜。和杜甫那句話一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他們羨慕嬪妒得要命,又擔心蘇東坡得勢之後報復他們,嚇得睡不著覺,徹夜不能眠。

天幕下,蘇軾望著天幕,有些出神。

他肯定活不到那個年代,但是他的紀令惱還存在,仿佛他

的生命還在孤續

不得不說,他被感動到了,眼前浮現水霧。這些年不得志的酸楚全部化作春水往東流去。

他是真心為百姓做實事的人,百姓沒有忘了他。

張懷民覺得詫異:“蘇子瞻,你是哭了嗎?”

蘇軾撤過頭去:“哪裏有,就是沙子迷了眼。對了,我覺得那個雕像做得有點怪,沒有我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