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諸葛亮:杜甫,知己啊

天幕劇透的安史之亂把各個時代的李隆基都推向了危險的地步。

武則天盯著席間八歲的李隆基,那目光好像要吃人:"杜甫他寫的朱門酒肉臭早已經敲響了警鐘,但是皇上不聽,安史之亂爆發也是活該。”

“你覺得呢,唐玄宗,李隆基?”

武則天一字一頓,氣勢迫人。

李隆基額頭冷汗直冒,有一說一,天幕播放之前,他還沒敢想自己能做皇帝。

他也希望自己能青史留名,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結果第一次出場就是長恨歌,第二次出場就是安史之亂。

他心裏叫苦不叠,天幕怎麽從來不說他好的一面?

李隆基感覺如芒在背,腦海裏浮現奶奶殺李唐宗室的幹脆利落勁,感覺下一秒自己也要成為刀下亡魂。

當領導數落的時候,自然要把過錯往小了說。

李隆基連忙甩鍋:“悠悠我心終歸不是皇帝,見識實在是太淺薄了。”

“這天下安危怎麽可能系於安祿山一人?即使安祿山立刻失明,安史之亂也終究會爆發,只不過是張祿山和李祿山的區別。”

總之,絕對不是他的鍋!

武則天微挑眉毛,目光逐漸沒那麽刺人:“哦,怎麽說?”

李隆基一聽自己說得有戲,連忙往下編:“據說安祿山是在河北出兵。從商鞅變法開始,關中跟河北就有巨大的分歧,白起坑殺了二十萬趙國人結下了死仇。

到了漢朝,河北已經非常繁華,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殺竇建德殺得太過草率,埋下了離心離德的伏筆。

河北尾大不掉,連太宗和皇奶奶都解決不了,這跟兒臣關系不大,您說對不對?”

武則天聞言閉上眼睛:"你說得不無道理。河北確實是個大麻煩。"

李隆基一聽武則天贊同他,連忙繼續扯:“本朝有科舉考試的制度,可是考試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頭來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裏說的這麽多大唐詩人,好像每一個人科舉都不順利,這說明真正的人才已經被埋沒了。關隴貴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當然不滿,肯定是投效了安祿山。

陛下曾經用過糊名制度,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連陛下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哪裏能那麽輕易解決?”

武則天輕輕嘆息。李隆基說的東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認識到了階層的固化。武則天殺了長孫無忌以及褚遂良這些貴族,遇制關隴貴族發展的勢頭,可是治標不治本。

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貴族哪裏殺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門子弟怎麽出頭呢?

安史之亂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必然。

再加上各種剝削以及地域歧視,河北人早就不認大唐了,所以安祿山起兵才起得這麽容易。

在這背後,是無數百姓和寒門士子的呼聲。

大唐是關隴貴族的大唐,不是他們的大唐。

武則天暗下決定,趁天幕掀起的亂子,她要再處理一波貴族,安撫河北各鎮,糊名制度也是必須要搞的。

李隆基討好地說:“陛下,您說我說得對嗎?”

武則天:"你說得不錯,可你也難辭其咎,如果不是你亂用人,安史之亂起碼能再晚二十年。"

大唐才一百多年,各方面的矛盾很大,但不至於大到立刻毀滅。河北是個火,藥桶,李隆基給這個桶裝了安祿山這個引線,然後親自點燃。

他以一己之力,按下加速鍵。

李隆基尷尬無比,結結巴巴。

武則天好整以暇:“那你想到該怎麽解決了嗎?”

李隆基一時啞然,他確實有辦法,河北大量胡化,如果用胡人首領,關系自然更加密切。可是已經出了個安祿山。

他還是非常想繼位的,生怕因此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能力,連忙說道:"現在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但是可以和賢才商量。”

武則天冷笑道:“你是說李林甫和楊國忠那樣的賢才嗎?”

李隆基:“……”

武則天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無能之輩。”

她在心裏的名單上,給李隆基畫了個大大的叉,把他踢出了繼承人的行列。

李隆基年紀還小,聞言不免傷心,抿著唇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

“奶奶——”

武則天:“不要喊朕奶奶,朕怕弄錯了輩分。你連你兒

媳婦都要搶,你應該喊我曾奶奶才對。”

李隆基:“……”

少年李隆基哭著回到府邸,可沒有什麽人敢安慰他。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隆基能殺三個兒子、能搶走兒媳婦、還讓大唐走向衰落。

只有父親李旦還敢接近他,心疼地摸摸他的頭,心中百味雜陳。

這麽一說,他父親是皇帝,母親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他們全家都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