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給大唐劇透安史之亂

【其實大唐官場有一個規定,如果長輩是官員的話,子孫可以通過萌補的方式進入官場。杜甫父親官還挺高的,所以身為長子的杜甫於情於理也應該蹭一個小官職。

杜甫本來不用考試,碰到自己的一生之敵李林甫。但是他沒有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官場。

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卻做了一個小官。

所以有學者推測,杜甫本可以當官,但是把這個機會給了弟弟。這樣繼母就高興了。

如果這是真的,杜甫灰公子的身份真是實錘了。】

【因為李林甫從中作梗,杜甫沒有立刻當上官,反而當了好幾年預備公務員。他居住在寸土寸金的首都,收入微薄,窮的飯都要吃不起了。

終於,四年後,杜甫終於等來了朝廷的任命,可是只是一個河西尉。這個官非常小,而且是個欺壓百姓的官職。杜甫不願意當,於是婉拒了。

朝廷於是給他換了一個倉庫管理員的職位。

杜甫曾經:“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沒想到蹉跎二十多年,得到的只是這個芝麻小官。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做題家最終還是得向命運屈服。這個倉庫管理員的職位非常小,收入很微薄。

杜甫本來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杜甫的演員已經到了中年,不復曾經的意氣風發,滿鬢白發,臉上的皺紋和刀刻的似的,滿身滄桑。

杜甫的演員拿著米糧,緊趕慢趕往家裏跑。

之前他收到信,說家裏快沒米下鍋了,小兒子的情況不好,希望他趕緊寄點錢回來。

杜甫已經找別人接濟過很多次,一時間不知道找誰開口,可是為了孩子,還是蜿著臉求人幫忙,總算得了點米糧。

明明肚子餓得咕咕叫,他也舍不得吃,想趕緊拿回家裏給妻兒。

誰曾想他剛剛到家門口,還沒進門,就聽見裏面傳來一陣陣哭聲。

曾經是官家千金的妻子身著麻衣,衣衫襤褸,已經哭得麻木了:"你怎麽才回來啊?他已經沒了。”

杜甫如遭雷劈,背著的米糧墜到地上,靈魂都要從身體裏飄出來了。

他如珠似寶的小兒子死了?

國家

沒什麽動亂,今年還是個豐收年,大家都在為秋收而喜悅。誰能想到一個官老爺的兒子,居然活生生餓死了?

如果他貪一點,好像也不至於這樣。

長安城裏的權貴過得奢侈無比,底層百姓窮的都要餓死了。明都生活在大唐,但好像又不是個大唐。

他安葬了自己的小兒子,渾渾噩噩地回到桌子旁邊,寫下了那一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天幕將這首詩的名句放了出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如同洪鐘大呂,當頭棒喝。

無數權貴尷尬,這罵得也太辛辣了!

曹操感覺渾身都在起雞皮疙瘩,心頭湧現無數憤世嫉俗之情。

他曾經打仗的時候鬧糧荒,差點餓死,他是真的知道饑餓的感覺。如今日子穩定下來,生活難免有點奢侈。他已經快忘了饑餓的感覺了。

這一句話,讓他想起了底層百姓的現狀。

他拿起毛筆,把這句話題在了屋子上,來警醒自己。

他被杜甫的才華所折服,感慨道:“到底見過多少慘狀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光是這一句話,就夠他青史留名了。”

不得不說,詩聖這個稱呼好像有點道理。

中唐詩人李紳感慨不已,說起了自己寫的詩:"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農夫死在豐年,杜甫的兒子也死於豐年啊。”

劉禹錫微微嘆息,奉承道:"李大人的憫農詩可以跟杜甫這首詩並列了。"

“那一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寫得也非常妙。”

李紳憑借這幾首詩,一舉成名。

劉禹錫驚為天人,特意上門拜訪,想要一睹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的風采。

“劉大人謬贊了。

李紳撫著胡須,心中非常受用,喚來家裏的婢女:“讓廚房做東西快點,別讓劉大人等久了。”

劉禹錫心想,李大人能寫出那樣的詩,一定是個特別簡樸的人,不舍得浪費一點糧食,今天中午肯定沒什麽好菜。

可他又不是為了好菜來的,能見到這樣一位好官便不虛此行。自己陪著吃糠咽菜也很滿意。

劉禹錫連忙說道:"隨便準備就行了,在下這次能見到高風亮節的李大人,已經非常滿足了。"

然而不久,一道道昂貴精美的菜肴被端上來。

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裏遊的,都在這桌子上,二十個人吃都夠了,可他們只有兩個人。

劉禹錫眼睛瞪大,有一說一,他交過很多朋友,出入過很多官員府邸,卻從沒見過規格這麽高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