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穿戴式空調

4月下旬。

針對夏天炎熱員工容易中暑的問題,沐陽找來張蕭峰和賴春琴一起討論。

沐陽等兩人來到辦公室,等兩人坐下後說:“我們常常說,要豐富員工的福利待遇,我覺得不僅僅是物質方面,還有工作環境,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現場工人工作滿頭大汗,很容易中暑,你們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還有工作服,有些工種穿短袖,但有些工種就需要穿長袖。”

“正常來說,我們都是煮綠豆湯給員工喝,或者雪糕冰棍這些。其它的,可能得從廠房改造進行了,董事長,我們的鋼結構廠房不是加裝了冷卻系統嘛。”

接下來,兩個說了不少建議。

沐陽聽完兩人的建議,說:“嗯,我覺得還是需要在鋼結構廠房屋頂加裝一層隔熱層,效果會更好一些,要不然,廠房內溫度超過40度。”

沐陽當初選擇鋼結構廠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鋼結構建築施工工期短,相應降低投資成本,跨度大。如果哪天覺得不適用了,可以把它拆卸,賣掉或在其它地方建造都可以,回收也沒什麽汙染。

當然,問題也比較多,比如夏天時,廠房內就比較熱,這是沐陽最頭疼的問題,其它都不是什麽問題。

一般來說,大多公司建造廠房都不會考慮夏天這個問題,老板也不舍得花太多的錢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想給鋼結構廠房加隔熱層,一般公司都不會舍得這麽做。

星海集團當初建造鋼結構廠房,不考慮錢的問題,主要是建造周期。

如今,鋼結構廠房已經建造好,除了加冷卻系統外,還要在廠房屋頂加一層隔熱層。

多層措施,在炎熱的夏天,可以使鋼結構廠房內溫度從50攝氏度降到30攝氏度左右,保證員工生產安全。

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沒有哪個公司會在空曠的廠房安裝空調,空間太大,沒什麽制冷效果。

會議完之後,沐陽還在思索這個問題。

突然間,他想起2022年的夏天,國內某家公司推出穿戴式空調,還上了熱點新聞。

當時,他大概看了下,就忍不住吐槽了,那個穿戴式空調體積太大,重量約三公斤多,而且價格不便宜。

12888元!

聽說面向客戶為某采樣人員、環保工人、焊工、野外泥水工等工作環境炎熱的工人。

呃,開什麽玩笑。

這是他們能夠買得起的?

就算買得起,誰會花這個錢!

公司或單位肯定不會為他們采購,花這個錢還被人吐槽腦子有問題。

倒是那些喜歡白天釣魚的土豪,有可能會買,這類人,不用上班,錢多了閑著無聊找個閑情雅致的事做。

而且,以沐陽的眼光來看,這穿戴設備制造粗糙。

它是由液冷服、微型直流壓縮機、電池和腰包四部分組成,制冷原理其實就跟一個小空調一樣,主要成本在微型直流壓縮機和電池吧,實際成本,估計不到一千元。

這家公司研發這類設備,說到底主要想薅某采樣人員,即國家的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制冷效果的確不錯,開機3分鐘,溫度就迅速降到16℃,可持續使用3-6個小時。

實際上,在未來2017年時,國內某研究所研制出“空調背心”,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主要是不太實用。

在未來2019年時,索泥也推出了“穿戴式空調”Reon Pocket,制冷原理與賣價12888元的不一樣,它是在衣服背面插入一個百克左右的個半導體制冷元件,電流通過由兩種不同導體組成的回路後,會產生帕爾帖效應(Peltier Effect),實現一側發熱,另一側冷卻的效果。

價格嘛?

289USD!

相當於兩千元。

也不便宜,還不在華國內銷售。

W艹,看不起華國土豪呀。

他們買得起上萬塊錢的奢侈品牌衣服,花兩千塊錢買件新鮮潮流的衣服根本不是事兒。

吐槽歸吐槽,以沐陽目前的眼光看,這款設備還是有些作用的,致冷效果的確比不上賣價12888元的,它是局部致冷。

同時,它的客戶定位不是工人,大多工人舍不得花上千塊買這個設備,而是喜歡潮流的年輕人。

索尼這款穿戴式空調,結構簡單,實際成本並不高,品牌溢價大,如果由華國制造,批量大的話,能把模具、工裝等均攤下來,估計成本能夠降低到百元以下。

衣服是定制的,其實就多了一個放置穿戴式空調的兜子而已,沒啥成本。

但這款設備,致冷效果太差,不能滿足一線工人需求。

還有數年後,某寶上也有賣穿戴式空調,實際就是一個微型電風扇,風從腰帶往上吹,價格看電池續航,100-300元,這個叫穿戴式風扇更為合適一些,跟前兩者產品的致冷原理是兩回事,就如吹風扇和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