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偉大轉變

9月初,沐陽來到江浙大學,找到學校校長及其它校領導,商量人才定向培養校企合作方案。

這兩年,江浙大學的畢業生去向,進入星海集團的人數是最多的,也是江浙大學畢業生最想去的企業。

當沐陽向江浙大學提出要求後,校方非常重視並開會進行了討論。

傳統的大學教育更多的偏重理論教育,傳授的主要是通用的知識和技術,隨著星海集團對人才要求的變化,發現傳統的大學管理課程和知識結構越來越不能滿足星海集團的需求,需要重新培訓,花的時間比較漫長。

由於特殊情況,我們不可能單純的作為精英教育,也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現在的問題是,星海集團急需科研人才,特別是沐陽準備開展的幾個未來領域,很難從大學找到合適的人才。

他不想通過社招的方式把人才招進未來核心技術領域,主要擔憂忠誠度問題,而且,社招人員所接觸的管理體系、工作思路都差不多固定下來,在接觸星海集團的體系時,改造難度比較大,在一張空白紙上作畫更好一些。

當然,社招好處也多,容易招到經驗豐富的人員,適用能力強,上崗快。

因此,星海集團並不會拋棄社招人員,而是適當地控制校招和社招的比例。

沐陽提出的校企聯合培養方案,他的本意是利用江浙大學的招生渠道,成立江浙大學星海院系,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培養經費由星海集團出。

畢業生完成學業後,同樣擁有江浙大學的正規畢業證書和學位證,而不是一個三本坑學生。

早上九點鐘。

校方會議室裏。

沐陽與幾位校領導圍著長圓桌面對而坐,星海集團人員還有沐陽的秘書羅志澤和副總裁周晨。

剛坐下來,羅志澤把打印好的合作方案發放給校方領導,等這些校方領導看得差不多後,沐陽才說:

“各位領導,我打算設立智能機器人、芯片制造與設計、航空航天技術等三個專業,前兩個專業,在其它院校極難找到符合我們公司的人才,而航空航天技術,知識結構培養卻與幾大航空航天高校差異比較大。

這個人才遴選,是從江浙大學大二學生中選拔,大一大二學基礎,在大三選專業之前,如果有意進入星海集團工作,大二結束後,可以參加星海集團的人才選拔並簽訂預就業協議,符合要求後,就轉院系,專業知識偏向星海集團制定的研發方向,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除了正規教材外,一些培訓教材由星海集團出,由星海集團的高級工程師或專家上課,實踐課由星海集團的工程師或者高級工程師一帶N進行輔導。”

這種校企培養,在其它學校也有,主要看企業的歡迎度,如果企業都不受歡迎,學生肯定不願意轉學院;如果企業把學生坑了,學生也會把學校一起罵,同樣有損學校聲譽。

所以,像985院校,一般不會輕易與企業進行這類合作,而企業也不敢保證,都錄用每個學生,而且這個培養費用可不低,大多企業也不願意承擔。

對星海集團來說,培養費用不是什麽錢,反而是時間,更為寶貴。

校述記說:“沐先生提出一個非常好的校企合作建議,可行性非常大,我看完了合作方案,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請教一下。”

看到沐陽點頭,校述記接著說,“第一點,如何保障學生的利益?學生轉了專業方向,如果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而星海集團不願意錄用,學生何去何從?”

述記說的情況很普遍,當初企業說好好的保障就業,但學生畢業後,就業單位卻以各種理由不願意錄用。

企業的時間寶貴,學生的時間也寶貴,就相當於把學生的人生給毀了。

不過,如今是從江浙大學大二學生中挑選培養人才,就算星海集團不錄用,但畢業證書跟其它學生一模一樣,而且,所學專業都是熱門專業,很好就業。

不過,星海集團不能以此理由來解釋就業問題,說不通。

周晨與沐陽商量過方案事宜,此次與校方的談判由周晨唱白臉,沐陽唱紅臉。

如果是沐陽提意見,也許校長考慮到沐陽的身份,大多不會反對,但這不是沐陽想要的,弄不好最終合作不下去。

於是,周晨解釋道:“學生畢業後,只要在校期間正常完成學業,沒有違法亂紀行為,品性端正,就可以真正進入星海集團工作,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與正常畢業生一樣,畢竟都是正規畢業生,都是人才,不會區別對待,實際上,可能薪酬待遇還會比一般畢業生還會高一些,更容易得到重用;

如果星海集團不錄用,只要不是違法亂紀行為,星海集團會給學生一筆五萬元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