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名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臥艹,他自己不想拿補貼,也不想別人拿,搞什麽道德主義。”

藍馳新能源公司的老板汪總忍不住怒拍桌子,公司第一款新能源車好不容易熬到上市,結果被媒體曝出不少質量問題,銷售不佳,沒幾個消費者買單,再加上今年補貼下降,未來形勢越來越不妙。

藍馳公司在2013年成立,注冊資本約20億人民幣。

當時許多投資人看了藍馳汽車的規劃藍圖,如藍馳公司高層一樣躊躇滿志,再看看當時新能源車正火熱,特別是悍馬EV銷售火爆且公司上市股票節節攀高,也想進入這個行業吃一份蛋糕。

如同汪總一樣想法的投資者如過江之鯽,這兩年裏湧進近百家新勢力車企,熱錢滾滾流入新能源行業。

一些投資機構拿著投資者的錢,反正不是自己的錢,在沒有了解車企的情況下盲目投入。

汪總也沒想過真正造車,只是想弄一款概念車忽悠投資人投資圈錢,要是真能造出來更好,再運營一下,上市圈錢太容易了。

另一方面,能騙國家政策補貼也是汪總想造車看重的原因。

卻想不過,國家補貼每年都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非常高,竟然達到30%,引起這一政策的人,沐陽的影響力占了很大原因,他剛才罵的就是沐陽。

只不過,他只能在自己辦公室罵,可不敢公開罵,那沐陽的粉絲唾沫能直接把公司淹沒。

他羨慕星海集團的科研能力和賺錢能力,特別是那龐大的流動資金,零貸款率。

特別是那令他眼紅的財富,好幾萬億,TMD的,投資智慧城市隨便扔進上萬億,真不把錢當錢,他要是能有百分之一,不,哪怕千分之一也行。

在投資藍馳公司之前,汪總和合夥人多次來到H城,觀察星海集團。

他是沒有能力進入星海集團,但在外圍觀察貨車流動情況還是可以的,或者向貨車司機打聽一下消息還是可以的。

每天在星海集團外圍觀察商機的商人和商販數百上千人,希望能接點小生意,或者能從星海集團合夥公司的手裏搶點訂單,也能讓他們暴富。

這兩三年,新勢力造車真正成功的也就幾家企業,其它的,全軍覆沒。

特別是那些想騙國家電動車補貼的車企,風雨飄搖。

2015年電動車補貼政策歸結起來有兩點:1、比2014年補貼下降30%;2、2019年後開始再無補貼。

有些新勢力造車入場比較晚,在國家補貼這一塊很吃虧。

2015年補貼政策,純電動續航裏程低於200公裏的沒有補貼了,200-350公裏(含300公裏)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2.5萬元;350公裏以上(含350公裏)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3.50萬元。

在前年的時候,續航裏程大於250公裏,還有5萬元補貼。

這三年,每年都在下降,降低幅度非常大。

補貼這麽縮水,沐陽的提議起到了很大作用。

雖然沐陽沒有加入仁大、政蟹體系,但他的提議卻有很大的影響力。

不僅僅他本身的影響力,而且,他的提議很具有前瞻性,也符合國情。

有不少車企想吃國家補貼,專門賺國家的錢,但想不到,審核越來越嚴,補貼每年都在下降,一年比一年難撈錢,2015年第一季度就有幾家造車新勢力退出造車舞台。

而星海集團的電動車,卻是越賣越火,悍馬EV02熱賣,已經開啟第二輪預售,同樣國內外各十萬輛悍馬EV02在幾個小時內一搶而光。

也許星海集團的汽車銷量擠不進世界前二十,不及榜首大眾的二十分之一。

但星海集團在新能源車領域卻是大佬,沐陽在國內汽車行業影響力非常大,特別是他的話語,很具有前瞻性,各車企老板都希望得到他的建議。

比如荔帆汽車的老板,當初沒有聽沐陽的建議,只想撈錢不重視汽車本身的質量問題,三月份已經破產重組,如今非常懊悔,現在想拜訪沐陽卻無門。

喆利集團的李總,有事沒事往星海集團跑,聽取沐陽的建議,2014年電動車銷量達到50萬輛,比星海集團賣得還多,若論銷量,與亞迪齊頭並進。

……

H城的五月,沒有了春雨霏霏、陰雨連綿,只有陽光明媚和雨後空氣的格外清新。

星海大廈樓道內,彌漫著陣陣花香,若是閉上眼睛,還以為漫步在花叢中呢。

員工最喜歡閑逛的地方就是星海大廈四樓到十樓的休閑區域,每兩層都種有滿眼的綠植,不少綠植剛好到了花盛開的時候。

沐陽坐悶了,也喜歡到這些休閑區域走一走。

如今在星海大廈辦公的員工約一萬多人,更多的是在實驗樓和工廠,所以,可以容納五六萬人辦公的星海大廈還有很空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