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工程曝光,震驚全球

星海集團秘密研制君用加力渦扇發動機,外界很難得知。

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人員,都被沐陽探測過忠誠度,保證無問題後才開展項目。

發動機風扇為3級軸流式、壓氣機6級軸流式,都是采用整體葉盤結構,使用金屬3D增材工藝制造。

如今,星海集團一共擁有七百台金屬3D增材設備,向全球接代工訂單,年產值可達到60億美刀。

為了制造大型結構件,定制幾十台大尺寸金屬3D增材設備,其中有一台,最大加工範圍達到十米,寬達六米,高達四米多。

為了放置和保證加工穩定性,在車間一樓打個鋼筋混凝土地基都花了幾十萬元,還要保證是潔凈無塵車間。

這段時間,沐陽都在盯著君用加力渦扇發動機。

時光如逝。

到了五月中旬,采用金屬3D增材工藝制造的風扇制造出來了。

沐陽穿著防塵服,走在潔凈車間裏,觀察剛剛加工出來的整體式風扇,現場還有發動機項目組的人員正在檢測尺寸。

“怎麽樣?RT探傷和UT探傷有沒有問題?”沐陽很少關心制造細節,但有時候急了,也會親自到制造中心去看。

為了檢測風扇材料內部有沒有氣孔、疏松、裂紋等問題,需要進行RT射線探傷+UT超聲波探傷。

RT探傷和UT探傷都有個盲區和各自的缺點,UT掃查是為了檢測RT的盲區,所以要求極苛刻的探傷,采用兩者結合。

但不管怎麽樣,像材料晶胞大小探測,RT和UT是沒法測出來的。

“探過了,董事長,風扇葉片有些地方沒法用UT探傷。從結果來看,沒查出有缺陷,制造還是很穩定。”檢測人員很自豪,公司的金屬3D增材設備真牛叉。

一個整體葉盤結構重達上百公斤,制造成本上百萬元,但如果有一個位置有缺陷,沒有達到設計的要求,那整個工件就直接報廢了,也沒法返修。

就以星海集團的情況,制造這種大構件,原材料要求非常苛刻。

金屬3D增材設備堆焊用的粉末是星海集團生產制造的,采用別家的粉末,可能就達不到要求了。

從原材料到制造,每個流程的制造難度極大,不容一點失誤,必須滿分,99.5分都不行。

這也是為什麽沐陽非常關注這件事。

一台先進的君用加力渦扇發動機售價幾千萬美刀,貴的主要原因是研發成本高,生產制造成本是高,但最多兩百萬美刀。

“我知道,厚度低於8毫米,用UT探測會有盲區。”沐陽點頭表示明白,如果內部是空心的,也不方便采用探傷手段,這給檢驗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

“是呀,目前沒有什麽更先進的探測手段了。比如可以自動3D掃描,有什麽缺陷就顯示在電腦上,比如氣孔的深度有多少,數量有多少,能夠根據自己制定的標準進行統計、分析,幾分鐘時間就搞定了。”

“你的想法很美好。”沐陽笑了笑,他也想有這類設備呀。

RT對面狀缺陷與射線的角度不合適時,漏檢的可能性很大;

或者工件太厚,比如厚度超過200毫米,需要大能量的射線源,檢測精度也會下降。

而且,探測完之後,需要洗片、烘幹,最少需要半個小時,底片烘幹後,還依靠人工一張一張地觀察分析,非常耗費時間,一天下來,可能才能檢測完。

像XH-AN05-01J的葉片,面積大,需要拍片上百張,光進行RT就需要兩三天時間,這跟醫院拍片拍上百人是一樣的耗時。

UT倒是很快,直接拿著直探頭掃,面積再大,一兩個小時就搞完了。

所以,能用UT進行探傷的,就少用RT拍片,拍片太麻煩了。

這位員工的想法,也給沐陽一個思路。

離開車間,沐陽一直在思索無損探傷這件事。

他回到辦公室,也在思索這件事。

RT和UT針對材料內部探傷,而工件表面的檢測,則是MT磁粉、PT滲透。

效率最慢的當然就是RT拍片,如果真能像那員工所說,效率可以提高百倍。

一般工件都不需要進行無損探傷,肉眼檢查就可以了,比如螺母、螺栓這些標準件都不需要探傷,像汽車的鐵皮、點焊焊縫、發動機殼等非關鍵工件也不需要。

只有重要受力部件,要求高的工件才要求進行探傷,比如高速運轉軸類、高壓管道等。

星海集團制造的零部件,要求極高,所以公司的探傷工作量很大,超過兩百名無損探傷員。

也許先進的探傷技術不再需要那麽多的探傷員工,但探傷效率快了,可以縮短檢測周期。

如一台航空發動機,可以使生產周期縮短五天左右。

同時,也可以縮短研發周期。

所以,沐陽覺得很有必要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