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趙不息緩緩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就是考試,所有需要技術含量的職位都要考試,由大秦官方制定合格標準,只有通過考試的人才能從業。”

嬴政緩緩坐直了身體,眉毛顰起來。

“如今大秦也有官吏的考核措施。”

趙不息搖搖頭:“太少了,而且太單調了,現在大秦的土地這麽多,大秦現有的選官制度根本滿足不了人才需要。”

秦朝的選官制度是世襲制、選用制、軍功制和考核制並行。

世襲制就是世世代代官職繼承,自商朝一直到戰國末期,繼承制一直是朝廷用官的制度,父父子子孫孫一脈相承,也正是因為這個制度所以權力和財富被同一批人世世代代壟斷,從而誕生了貴族。

選用制,則是春秋戰國數百年風雲人物輩出的一個重要理由。國君可以直接授予自己看中的人才官職,這也是春秋戰國期間非貴族子弟想要出頭的唯一方法。出名,然後國君聞其名而派人上門征辟;或者投入大貴族門下做門客,主公舉薦自己,自己給國君出主意,國君覺得能用則任命為官員。

而後就是秦特有的軍功制和考核制了。

秦以軍功封爵位,黔首通過在戰場上拼殺獲得爵位,而後就可以擔任官職了。

至於考核制,雖然也是考試的形式,但是想要參加這個考試的條件本來就不是尋常黔首能滿足的,一般只有官吏的孩子才能滿足考試條件,而且這個考試偏見極重,完全是主考官的一言堂,主考官出題回答,讓主考官滿意就是通過。

可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沒有標準的考試不能被稱為考試。

秦的官員不夠用,嬴政揉了揉額角。

這個問題在他滅掉六國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顯現了,所以很多地方用的官員依然還是六國原本的官員。

嬴政不是不知道讓六國的官員繼續在大秦的土地上為官的壞處,可世上讀書識字的人就那麽多,他是皇帝又不是神仙,變不出來足夠多的人才來擔任官員。

現在隨著大秦土地的擴大,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去直面了。更糟糕的是,打下來的六國之地上還能用原來六國的官員,可這兩年打下來的百越草原,這些地方原本可是沒有官員的。

都需要從大秦派遣官員去。

嬴政想起了他曾聽說過的關於趙不息手下門客的傳聞。

名滿天下的賢人黑石子·大秦嬴侯·始皇帝的十五公主並沒有昔日戰國四君子一樣招攬數千門客養著的愛好,所以盡管想要投奔趙不息的人很多,可趙不息也不是人人都要的。

想要加入黑石子門下,就要先考試,考得過才能獲得“黑石子門客”的頭銜,考不過就滾蛋。

考試的種類還挺多,來投奔的人可以自由選擇考試科目,考過一種就行。

考試的那些試卷嬴政還出於好奇看過,嬴政選了幾門他感興趣的寫了些,再對比答案果然大部分都是滿分。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只挑了他擅長的幾張試卷做的。

得出來分數之後趙不息還狠狠拍了一頓他的馬屁“我爹千年未有之大才”“天下地下,唯您獨尊”什麽的。

“你的意思是大秦朝廷也如你一般,通過考試選拔更多官員?”

嬴政思考了一下,又皺了皺眉:“可那些真有才華之人幾乎已經都擔任了官員了,縱然再選,也未必能選出來多少。”

秦朝現在的問題是讀書人就不夠。

秦朝選官不算太嚴苛了,有些地方的官吏難考更多也是因為黔首多想去繁華之地擔任官吏而不願意去偏遠之地擔任官吏。

就算是舉辦考試,那些參加考試之人也不會願意被分去偏遠之地的。

趙不息的公務員輔導班能在鹹陽辦起來,而在其他地方辦不起來的原因就是因為天下間目前也唯有鹹陽的官吏難考,需要上輔導班,其他地方只要是能讀書識字,幾乎都能擔任小官吏。

秦基層官吏缺乏是因為讀書人少,對秦朝忠心的讀書人更少。

“也不是所有職位都需要學識深厚的人嘛。”

趙不息說:“女兒的意思是,朝廷制定標準,不同行業不同標準,比如大夫,只要熟背《大秦標準醫術》並能較為熟練運用就可以給他們頒發合法行醫證明,只有手持證明的人才能行醫,沒有證明的人行醫屬於私自行醫,必須要考過試才能再行醫,考不過就不許行醫。”

“對於通過考試並且在朝廷備案的大夫,朝廷可以專門在各地設立醫館讓這些大夫在大秦醫館內坐診。”

趙不息在編撰醫書的時候就發現了,現在這個時候的大夫資質層次不齊的,盡管也有厲害的如艾老一般醫術高深之人,可也有一部分的大夫是治病水平不行,騙人的伎倆倒是十分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