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在走出鹹陽宮之後,趙不息回頭深深的看了一眼這座巍峨的鹹陽宮。

夕陽給鹹陽宮打上了一層更為莊嚴的金色光芒,巍峨的鹹陽宮帶著大秦獨特的大一統氣概和老秦人鐵血肅穆氣質,就這麽安靜地佇立在鹹陽,從宮殿粗獷的磚瓦到門前雄姿勃發的石雕無一不透露出這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的巍峨氣象。

這是最壞的時代。奴隸制剛剛完成向封建制轉變,大一統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反而是分封的思想經過了八百年的春秋戰國深入人心,生產力極其落後,整個大秦的人口加起來也才三千萬,知識被貴族壟斷,識字的人百裏挑一,階級固化嚴重,權力和財富通過世襲制世代相傳。

可這也是最好的時代。從零開始也代表著擁有無限可能。六國的舊貴族已經被大秦屠殺的幹幹凈凈,秦國原本的舊貴族也經過商鞅變法軍功制度的洗禮而十不存一,現在秦朝的貴族大多都是傳承不超過三代的軍功貴族,而且爵位無法世襲。

整個大秦王朝,始皇帝說一不二,始皇帝絕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統治者。

嬴政從不會吝嗇給有用的人加官晉爵,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從不擔心任何人功高蓋主,再燦爛的星辰也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歷史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秦朝時期的名將能臣並不少,可被最多人記住的依然是秦始皇。

同樣對於阻礙他宏圖霸業的人,嬴政會命人挖一個足夠大的大坑,把這些人連帶著他們的九族全都埋進去。畢竟和這位千古一帝的偉大功業並稱的是他那即便在帝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霸道名聲。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嬴政覺得一件事情是正確的,那這件事情就可以毫無阻礙地在整個大秦被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而現在,嬴政覺得考試有利於他選拔人才。趙不息相信,用不了三年,一條嶄新的黔首上升之路就會被開辟出來。

趙不息會心一笑。

其實生得早還是有好處的。從零開始建造房子,要比把已經住滿了既得利益者的危房拆掉再重建新房子要容易多了。

甚至不用太晚,假如她生在漢朝,那這個必定會觸動貴族利益的方法就不可能如此順利地被實施。某些四世三公的既得利益者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她。

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趙不息也知道無論在什麽時候,總會有一些格外有權力的人能夠利用規則給自己的後人謀取利益,數千年之後的文明社會尚且有一小撮人會如此,更何況是在如今的封建時代呢。

可做了總比不做好,她拿出來的這個方法,已經是她知道的最好的方法了。比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八股取士都要好。

這就已經夠了,哪怕是因為時代的局限,一百個官員裏面還是會有七十個官員是有權有錢人家的孩子,那也有剩下的三十個官員是普通百姓出身。

有三十個總比一個都沒有強。

這條路雖然既擁擠又狹窄,可到底是有這麽一條路可以讓普通人能夠依靠自己的才能改變命運的。

而且雖然現在看這條路狹窄極了,可趙不息相信,在她之後會再有人將這條狹窄的路變成廣闊的大道的。

只是第二天,趙不息就笑不出來了。

“爹,好端端的幹嗎要東巡啊?”趙不息震驚看著嬴政,不可思議極了。

嬴政瞥了趙不息一眼:“朕要親自去東海郡考察朕要養一輩子的海軍培訓他們的學堂應該建在何處。”

說到“養一輩子”這幾個字的時候嬴政的語氣中帶著滿滿的不情不願。

盡管已經做完了決定,可嬴政只要一想到那些人不能幹活以後他還要養著,就覺得自己吃了虧。

這也不是第一次嬴政親自出巡去實地考察了。

前幾年挖掘靈渠用來運輸攻打百越的糧食的時候,靈渠修建的位置就是嬴政親自去考察的。

出海之事是不下於大秦統一六國的百年大計,嬴政是一個極有遠見的帝王,他清楚的知道出海的重要性。

海外有比大秦廣闊數十倍的土地,這些土地大秦拿不到,那就會有別人去占領。

幾百年之後,那些占據豐茂土地的人就會變成大秦的敵人,覬覦大秦的土地。就像昔日的秦國也只是周朝的附屬小國,最終卻反客為主覆滅了周朝一樣。

這也是為何嬴政總是在對外擴張的原因——嬴政很擅長以史為鑒,他認為若是大秦無法消滅匈奴和百越,匈奴和百越就會有朝一日反過來欺辱大秦。

在知道她爹喜歡發動戰爭是出於這個原因之後,趙不息既目瞪口呆又覺得理所當然。

明明沒有經歷過歷史,卻能把後面歷史猜出大概來。匈奴入侵、五胡亂華、靖康之恥、清兵入關,乃至於更後面的黑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