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章 借師助剿?

“你們齊國,可願助我大明共擊建奴?”

當崇禎突然問出這個問題時,不僅齊國使者黃子加驚愕不已,就連殿中的閣臣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蔣德璟也是目瞪口呆。

我煌煌大明天朝,至尊無極的崇禎皇帝竟然要向一藩屬小國借兵,以剿遼東建奴?

“陛下,此舉不妥!”蔣德璟站起身來,鄭重地朝崇禎說道:“異域番邦,怎可輕易引兵入我大明疆土。前者,藩屬齊國兩擊建奴,雖為我大明建功,但其枉為縱兵山東,已違藩屬之權,當屬僭越。但念其斃敵有攻,故不予申斥,望其謹守藩屬之禮,不可再縱意亂兵與我大明境內。”

右側坐著的兵部尚書馮元飆聽了崇禎口中之言,卻是心中一動,面上顯若有所思狀。

自上一任兵部尚書陳新甲因與建奴“私款議和,喪國辱君”被判斬決,馮元飆繼任後,又面臨松錦大敗,明軍精銳盡失,建奴再次入關,肆虐河北、京畿、山東各地。此時,他背負了沉重的壓力,卻深感無力。大明境內,幾無可戰之兵,除了面臨建奴的不斷威脅,河南、陜西、四川、湖北等地,流賊遍地,勢大竟不能制。

若是能借助外來力量遏制住遼東糜爛局勢,使得朝廷稍稍緩口氣,騰出更多的精力來撲滅流賊,或許,我大明危局尚有一息恢復之力。

剛才那藩屬齊國使者也曾言及,所據漢洲大陸,與我大明相距萬裏之遙,國中民眾均為我大明漢人苗裔,且尊崇我大明為天朝正朔。若其軍力不弱,我大明倒是可以借助其一二。

雖然借番邦之兵,平建奴之寇,有些失了天朝體面,但事急從權,也不是不能為之。

“蔣卿,建奴小醜肆意猖獗,你可有破之良策?”崇禎也對剛才貿然說出讓齊國軍伍助大明往攻建奴,有些孟浪了,但被蔣德璟這般搶白反駁,心下還是有些不滿。自萬歷年間,建奴作反,大明在遼東與之鏖戰數十年,毫無寸進,反而這建奴卻是愈發坐大,已成勢大難制之局。

“……內修民政,綏靖地方,遂以束兵修甲,編練部伍,積蓄軍資糧草,緩緩圖之。”蔣德璟隨口說道。

“朕預緩圖,奈何建奴不許,數次破關,毀城殺民,肆虐關內。”崇禎冷聲說道:“且山陜、河南、兩湖及川蜀流賊不靖,我大明可還有多余之兵與建奴戰之。”

“朕乏了,諸臣自去吧!”說著,崇禎站起身來,拂袖而去。

想我天朝上國,面對建奴小醜,屢戰屢敗,遼東局勢糜爛而不可收拾。卻不料,番邦小國,且均為我大明移民之眾,以區區數百人,兩敗建奴,破其城寨,擄其軍民。兩相比較,何其尷尬而又憤懣!

殿中諸人,躬身施禮,待崇禎離開大殿後,彼此對視後,均不免嘆氣,國事艱難,陛下焦慮,而為人臣者,卻無法替君分憂。眾臣相顧無言片刻,隨即互相拱手也自離開大殿。

“齊國使者稍待。”黃子加被一位小宦官引領著,剛出殿門,便要出宮,突然身側有人喚住他。

“這位大人,喚我可是有事?”黃子加見到一位五十許的明廷大臣,方才在殿中也是見過,卻不知是何人。

“貴使可否借一步說話?”兵部尚書馮元飆緩步走到黃子加面前,旁邊的小宦官知機地退後幾步,給兩人留出談話的空間。

“本官乃大明兵部尚書馮元飆,有事與貴使相詢。”

“馮大人!”黃子加連忙躬身施禮。

“剛才大殿之中,陛下相問,齊國可願助我大明共擊建奴。貴使對此可有言要講?”馮元飆輕聲問道。

按理說,大明重臣不得私下勾連番邦使者,以避私通番邦之忌,此言行也會受到言官禦史引告彈劾。但馮元飆經崇禎一言提醒,覺得大明或可借番邦兵馬以破建奴,便也不予顧及了。

至於會不會引來故宋之金蒙滅國大禍,對此,他並未擔心,蓋因齊國所據漢洲大陸距離神州萬裏之遙,國中人口也僅十萬之眾,尚不如建奴所控人力。

“回馮大人,若天朝有命,我齊國願擊遼東建奴。”黃子加拱手道;“但我齊國軍伍人數較少,難以正面與敵建奴。唯可利用舟師之利,於建奴遼東沿海,伺機登陸襲擾建奴城鎮邊地。”

作為齊國派往大明的使者,黃子加是知道齊天的些許心思,甚至包括軍民兩政官員,幾乎都對大明是報以同情的,也對建奴的殘暴持以深深地厭惡和憎恨。若是能稍稍減緩一下大明的敗亡時間,讓漢洲大陸可以最大限度進行持續移民,這也是令齊國最能接受的結果。

至於挽救大明,別逗了,就憑齊國目前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扭轉乾坤。

“你齊國軍馬幾何?”馮元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