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章 編練新軍

黃子加等齊國使者一行離開皇宮後,在鴻臚寺幾個書吏引領下,準備返回館舍,等待大明朝廷的後續召見和問詢。

“呔!前方讓開道路,好讓我家將主通行!”當眾人經過兵部衙門附近時,從身後湧來十余名騎著戰馬的軍將,其中一人揮舞著馬鞭大聲地呵斥著使團一行攔了他們的道路。

鴻臚寺幾名小吏慌忙將黃子加等齊國使者引到路邊以避讓,讓後方那隊騎馬軍將通行。

騎在馬上的軍將們簇擁著一名年輕將官朝兵部駛去,而那名為首的年輕將官只是對路邊使者一行微微投過一瞥,便帶著一眾騎兵打馬而去,留下一路的煙塵。

“此乃我大明遼東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一名鴻臚寺小吏看著遠去的那隊騎馬軍將,輕聲解釋與黃子加等人,“去歲十二月,受詔從寧遠帶兵入援關內,大小十余戰,擊殺建奴千余,陛下甚喜。半月前,陛下還於武英殿中,設宴款待吳三桂和馬科等入援有功將士。今日,吳總戍去兵部,恐怕是為了序職序功,然後拿了兵部的調函,就要返回遼東寧遠了。”

黃子加點點頭,原來是大明抗擊建奴的有功將士,怪不得在禦街之上,如此跋扈囂張。

建奴去年十一月破關攻入河北,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奉命入關馳援京師,統帶一萬余兵馬,於寧遠城出發。但其深知,建奴入關只是為了搶掠,並沒打算進攻北京。為了保存實力,至今年二月才出山海關,三月至薊州,行軍極度遲緩。

待建奴北返時,吳三桂又受命阻擊建奴,也是側擊建奴偏師,打了數場阻擊戰,雖然規模不大,但相比其他各鎮明軍,關寧軍的戰績卻也能堪稱“亮瞎了大明朝廷的眼”。

為此,崇禎帝特在武英殿宴請勤王來援的吳三桂、馬科等,特賜吳三桂尚方寶劍。至於去年松錦之戰,吳三桂等戰敗逃回,朝廷竟然一時間也未予追究(至九月方才秋後算賬,斬了帶頭逃跑的王樸,余者降級三階)。

8月2日,齊國使者一行暫住的館舍迎來了數名大明官員,以兵部右侍郎杜國裕為首,攜五軍都督府、京師三大營等軍將武官。

“陛下和內閣已授命我兵部、五軍都督府,會同京師三大營,精選勇悍之士,編練新軍。”杜國裕面色鄭重地對黃子加說道:“你們齊國以數百勁卒,就敢往攻建奴,野戰之中也能盡滅建奴甲兵,且聞齊國軍伍銃炮犀利,銳不可當。今日來此,是想請教貴使,可否派出相應指導教習與我大明軍伍,以期精熟操演火器對陣。”

十余年前,大明兵部也曾組建一支火器率非常高部隊。當時的登萊巡撫孫元化招募西兵(葡萄牙雇傭軍)三百,鑄炮三百余門,裝配火銃(火繩槍)千余支,幾乎建成了大明第一只近代火器部隊。但隨著崇禎四年(1631年)十一月,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在北直隸的吳橋發動兵變,兵戈回指,連陷山東諸縣,最終攻克山東重鎮登州並包圍萊州。明朝調集各路援軍,耗費十八個月才擊敗叛軍。叛軍首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狽逃竄,最終浮海投降了後金。

而正因為此,孫元化所建火器部隊損失殆盡,留存的各種火炮、火銃等武器大部隨叛軍流入遼東建奴處,算是徹底改變了大明和建奴之間的軍事平衡,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之後明清交戰的作戰方法。使得清軍此後,具備了攻克堅固堡壘城防的能力。

也正因為孔有德等人發動的吳橋兵變,曹雄等人被叛軍裹挾,最終敗逃出海後,輾轉到了漢洲,由此建立大齊王國。

“這位大人,你是想讓我齊國派出精熟火器作戰的教官,以此來為大明編練新軍?”黃子加驚訝地問道。

“然也!”杜國裕說道:“貴國聲言,軍伍人數較少,只能實施對建奴側後襲擾零擊。既然如此,我大明可抽調精銳士卒數千,齊國派出精熟火器戰陣之教習,助我大明編練若幹新軍。若是此法得行,將以之效法並推廣更多軍鎮。”

兵部尚書馮元飆在與齊國使者黃子加一番交談之後,立刻將借師齊國以抗建奴一事,說與內閣幾位輔臣。經過數日的激辯,首輔陳演極力贊同,許些小利與番邦,招些勇悍士卒頻繁襲擾建奴後方,既不費朝廷錢糧,也可牽制建奴大軍不敢輕易西向扣關。

雖然內閣當中蔣德璟、黃景昉兩人反對,但包括首輔陳演在內的其余三位閣臣贊成,再加上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等大臣支持,內閣通過了邀請齊國軍伍側擊建奴遼東後方的軍事建議。

同時,也應允齊國使者在京師設立代表處,下文沿海府縣,配合齊國收集難民,轉運漢洲大陸,開放大明福建、廣東市舶,允許齊國往來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