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章 東萊行(三)

1643年(崇禎十六年)10月21日,朝鮮東南沿海重鎮——東萊城(今韓國釜山)為齊國和大明聯軍所破,城中官員及殘余的數百軍兵盡數被俘。

甫一入城,齊國陸戰隊和鄉兵便迅速地控制了城中主要官廳、各類官倉府庫、軍營,重要官員府邸等重要機構設施。

相較於齊國軍伍高效有序的劫掠行動,大明新軍官兵們的手法就有些“粗糙”了些。蜂擁進城後,大明官軍們眼睛頓時就紅了,開始對城中的高宅大院進行瘋狂地燒殺搶掠。未及半個時辰,城中數個地方就冒起火頭,部分街道開始出現巨大的混亂景象。

帶著一隊水兵進入城中支援的艦隊司令牛進明見狀,立馬就命人將大明新軍千總蔣永銳找來,讓其立即開始約束部伍,勿要如此暴烈,否則要激起城中數萬百姓群起反抗,那可就無法控制局勢了。同時,抽調五十余名陸戰隊士兵,開始維持城中秩序,制止大明新軍在城中無數的“暴行”。

到了下午申時(下午15時至17時),東萊城中的混亂局勢逐漸平復下來,城中所有的百姓被勒令全部居於家中,不得隨意出門。俘獲的當地官員和士卒盡數關押於城中軍營,武器亦全部收繳。

陸戰隊兩個連隊及三個中隊鄉兵五百余人已開始再次集結,準備出城迎擊從附近義興、新寧兩處趕來的朝鮮援軍。

三百余新軍官兵也在千總蔣永銳的帶領下,跟在齊軍之後,出城而來。

在午前,破城後,雖然是大明新軍率先攻入城中,但東萊城中的朝鮮守軍已然在城外兇猛的火炮轟擊過程中,膽氣已喪,幾乎未經任何抵抗,全都棄械跪地投降。

所以,大明新軍官兵預料當中的慘烈奪城巷戰,根本未曾發生。讓憋著一口勁的明軍士卒,全然沒經歷戰鬥。不過,在剛入城時的肆意燒殺搶掠過程中,反而遭到一些城中百姓的激烈反抗,死傷十余人。

從義興、新寧兩處趕來支援的朝鮮部隊人數不多,均在五百左右。齊國第二陸戰營營長徐傳興直接將一百多大明新軍火槍手與陸戰隊官兵合編一處,排出整齊的五段射擊陣列,先後擊潰兩路來援的朝鮮官兵,追殺敵軍數裏,斃傷俘四百余。

10月22日,聯軍再次擊潰一路從西邊來援的朝鮮軍隊,俘殺三百。

聯軍一邊密切關注東萊城附近的朝鮮軍隊動向,一邊組織的眾多百姓加緊轉移城中物資。

10月26日,八艘艦船在裝滿大量的糧食布帛和金銀後,駛出東萊城碼頭。而聯軍卻無絲毫離去的意思,仍舊盤踞在東萊城中。

慶尚道昌原大都護府在聞知東萊城被占,附近數路兵馬均被擊潰後,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敗兵回報,可能是大明聯合南洋藩屬國共伐朝鮮,如今再以對方盤桓不走的情勢來看,說不定還在繼續等待更多的援軍前來朝鮮。

問題是,大明天朝不是被大清一直壓在遼西,而且連連敗退,幾無還手之力嗎?

怎麽,這大明天朝放著大清不打,反而邀著自己的藩屬國起大軍,跨海來攻朝鮮!

昌原大都護府立即命令附近所屬縣鎮,將有限的兵馬全部匯集於昌原城,同時派出快馬,飛報慶州(慶尚道州府)和王京漢城。言,大明天朝派大軍來攻,以懲戒朝鮮背離藩屬之位,並助大清攻伐大明。

我朝鮮何其不幸,近旁以身侍明清兩大國!

“徐長官,城中幾乎已抄掠一空,我等大軍為何仍舊在此盤桓不走?”蔣永銳找到登陸部隊總指揮徐傳興,滿臉疑惑地詢問道:“若是朝鮮集結大軍前來,將這城給圍了,我們如何撤出朝鮮?”

“城中大部浮財算是基本都已運走,但府庫和若幹商家的糧庫中尚有部分稻米未能運走。而且,城中還有些許牲口家禽等活物,也需帶走。所以,必須在此駐守些許時日,等待大船返回。”徐傳興笑著說道:“朝鮮人不論來多少軍隊,只要他們無法封鎖海上,我們就有隨時撤離的機會。”

“碼頭不是還有四艘大船,完全可以將城中尚存糧食和牲畜一起帶走,何至於再等其他大船到來?”

“這城中除了糧食牲畜,還有其他重要貨物要運回長山島。”

“……什麽重要貨物?”蔣永銳不由奇道。這十余天來,他們大明新軍官兵隨著齊國軍伍幾乎將整座東萊城搜刮得幹幹凈凈,金銀,名貴字畫,各種珠寶玉器,甚至眾多典藏書籍,也被仔細地翻撿出來,打包裝箱,送至船上。現在聽得徐傳興言及,城中還有重要貨物,頓時來了興趣。

“城中有數萬朝鮮人,仔細搜撿一番,當可輕松擄獲年輕婦人數千人。”徐傳興說道:“我們待大船回返後,立即動手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