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章 悸動(三)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八(4月14日),李自成軍至宣府,監軍杜勛、總兵王承胤降,巡撫朱之馮自盡,城陷。崇禎皇帝又一次下罪己詔,其中言辭更加痛切,並宣於向百姓加征之錢糧,向商民加征之稅,一律廢止。同時,急調提督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勛戚官僚捐助餉銀。

三月十一日(4月17日),昌平總兵唐通率八千官兵抵京,崇禎帝賜銀幣,慰問再三,賞四千兩白銀犒軍,命與監軍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

山東總兵劉澤清初謊稱己病,後得朝廷賞銀後,率部在臨清一帶,縱兵搶掠一番,隨即撤回原地。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李自成軍至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降。

三月十六日(4月22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

而就在這一天,齊國駐大明使者黃子加一行,在數百雇傭鏢局護衛的簇擁下,攜一百余車輛,出廣渠門,往東而去。

回頭看了看巍峨高聳的北京城墻,黃子加微微嘆了一口氣。數日前,在賄賂了大太監曹化淳後,獲得了與崇禎陛辭的機會,順便試圖勸說其離京避難。

在短短兩刻鐘的交流過程中,崇禎面容嚴肅,神情憔悴,眼神也是有些飄忽,半響未發一語。

黃子加情急之下,力勸崇禎出天津,乘船往江南,以避流賊大軍鋒芒。

崇禎愕然,沉思良久,隨即輕輕搖頭,輕嘆曰:“事急矣,國君死社稷,何至逃奔於江南?徒增笑耳!”

黃子加再勸,留一息尚存,方能有反轉之機,國家事大,系於皇帝一身,不可輕言生死。

崇禎默然,以目示東閣大學士首輔魏藻德,卻見其閉目不語,再以目示右副都禦史兼東閣大學士閣臣方嶽貢,也是沉默不語。

崇禎帝微嘆,搖頭道,齊藩使者無需多言,收拾停當,可自去。

黃子加再問,可否將皇親貴胄隨同使者車隊先行撤往天津,繼而轉運至南京,以防有變。

崇禎聞言,思索良久,揮手屏退眾人,轉身離去。

黃子加不復多言,離開皇宮後,立即開始組織尚留京人員全部開始撤離,同時,將前期賄賂工部的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等部門官員和太監而獲得的數百工匠盡數分批離開京城,前往天津。

在三月十六日這天,聞知李自成軍已至昌平,黃子加不再耽擱,驅趕車隊全速離開京城。

三月十七日(4月22日),京營總督襄城伯李國楨統三大營京兵於城外迎擊李自成軍,大潰,國楨逃入城中。

三月十八日(4月23日)李自成遣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帝秘談。約,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崇禎召首輔魏藻德計議,魏藻德恐蹈陳新甲後塵,鞠躬俯首,不發一言,崇禎憤而斥之。

三月十八日,齊國使者車隊於武清和前來接應的一百陸戰隊匯合,繼續趕往天津,途中擊殺流賊數股。

三月十八日午後,李自成軍見與崇禎交涉未果,遂全軍攻城。李自成軍以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守軍或逃、或降。下午,曹化淳開彰儀門,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崇禎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隨後,崇禎逼周後自殺,其余後妃盡皆賜死。

然而,整個皇宮惶然無措中,誰也沒留心到,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長平公主朱媺娖、昭仁公主朱媺萱等五個崇禎子女皆不在宮中,不知所蹤。

三月十九日,齊國使者車隊於天津左衛附近遇勤王新軍,新晉為副將的朱世瑞下令盡征齊國使者車隊以為軍中補給,陸戰隊遂持槍與之對峙,隱有火並之勢。

新軍遊擊蔣永銳(因攻朝有功晉升)力勸雙方止戈退避,勿要自傷和氣。

新軍官兵翻檢車隊所運之物,發現均為典章古籍和歷代器物,金銀布帛和糧食未見其中,同時攝於齊國軍威之利,罷兵西去。

離去之時,黃子加告知於新軍遊擊蔣永銳,此去京城勤王,恐為時已晚,望其收攏約束軍伍,保以全身,以做他圖。

蔣永銳聞言,遂點頭應諾,率領新軍部伍往京師而去。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軍攻破了北京內城,遂攻皇宮。崇禎與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的壽皇亭,俯瞰皇宮,一片火海,李自成軍已殺入宮中,搶奪財物,殺害宮女宦官,昔日莊嚴肅穆的紫禁城,已成人間地獄,崇禎掩面痛哭,脫下了黃袍,在衣襟上寫下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