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清皇商

1673年10月18日,漠南,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

“皇帝勿要表現出如此小兒女狀。”大清太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靠坐在床榻上,一臉病容,但神色仍顯威嚴,“哀家只是身感小恙,還沒到死的那一刻!”

“皇祖母身體康健,自然是長命百歲。”康熙臉上擠出一絲笑容,擔憂地看著面容憔悴,卻仍舊想表現出正常健康的樣子的祖母,“眼瞧著,馬上要入冬了,孫兒這不是擔心皇祖母侵了風寒,傷了身體嗎?這些日子,且多臥床休養,不要再操心勞累了。在諸多國事上,孫兒一切都能料理的。”

“唉,皇帝受苦了。”博爾濟吉特氏嘆道:“這兩年來,皇帝殫精竭慮,努力要撐起我大清如今……殘破的江山,委實不易呀!那些蒙古各部王公,沒少給你找麻煩吧?”

“在去年和今年狠狠地殺了一批,已然將蒙古諸部徹底壓服。”康熙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神情,“如今,整個漠南蒙古,已皆與我大清合而一體,如臂指使。”

“皇帝整合蒙古,除了行霹靂手段,必要的懷柔也是不能少的。”博爾濟吉特氏皺了皺眉,正色說道:“皇帝需知,整個蒙古,除了漠南各部,還有北邊的喀爾喀幾部,西北的衛拉特幾部,以及青藏的和碩特部。若是血腥太重,怕是失了潛在的盟友。”

“孫兒曉得。”康熙俯身上前,幫著博爾濟吉特氏將棉被往上提了提,“漠南蒙古諸部本來就是咱們大清的基本盤,且又有曾經的蒙古八旗整合,可以算是我們的奴才。朕施以霹靂手段,打殺一批,就是要讓他們知曉自個的身份和地位。莫要以為,我大清從關內行狩大漠,就此便落了勢,沒了威。”

“至於漠北喀爾喀幾部,哼,著實可恨。順治三年(1646年),我大清豫親王(多鐸)領兵擊敗了喀爾喀聯軍,迫其諸部服罪認輸,執九白之貢,納入藩屬。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更是定立喀爾喀八劄薩克之制,徹底收服喀爾喀各部。如今,在聞知我大清退出關內,行狩漠南後,竟然數年不貢,還隱隱有南下襲掠漠南之意。”

“孫兒有意,在明年開春之際,領兵北征喀爾喀,將其重新納入我大清治下。除了補充我大清實力外,還有就是要徹底解除漠南的後顧之憂。另者,據聞,昔日我大清叛逆所建渤海偽國,因吸納了不少原八旗部屬,漸生嫌隙,勢成分裂。若是能趁機將其收服,我大清則可成當年太宗(皇太極)之勢。再度殺入關內,據有神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皇帝如此大略,哀家甚感欣慰。”博爾濟吉特氏看著年輕的康熙帝,露出滿意的笑容,“哀家一定會好好地將養身體,要親眼看著皇帝再復我大清江山,並創立一個盛世王朝。”

康熙領著一眾侍從離開博爾濟吉特氏的寢宮,朝自己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宮室走去。

綏遠城最早建立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大明萬歷年間。在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遷居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在明萬歷九年(1581年),俺答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裏正式築城,城墻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

不過,大明卻將此城賜名為“歸化”。俺答汗死後,三娘子按照蒙古舊俗,先後嫁給俺答汗長子黃台吉、黃台吉長子扯力克、扯力克長孫蔔失兔(這關系有點亂),四任土默特部首領,並掌握軍政和兵權,受人畏服。長城沿線的民眾,遂又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

大清入主中原後,為防漠南蒙古坐大,將這座三娘子城焚毀。待三年前,我大清迫於偽明強大攻勢,不得不做退出關內的準備。由於齊明聯軍奪占了山海關,控制了遼西走廊,使得我大清不得不轉道宣府、張家口,前往漠南。

在聞知偽明在齊軍的配合下,從遼東半島、遼西走廊,以及朝鮮境內三個方向,發起對遼東的攻勢後,康熙帝力主以漠南為基,放棄遼東,積聚實力,伺機反擊的方略。遂驅使裹挾而來的二十余萬包衣和漢民於三娘子城的基礎上,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

後又在距舊城東北數公裏外,另建一座新城,命名為綏遠城。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宮室、官署、匠作、糧庫、軍營;舊城(原歸化城)內則聚居著普通居民和供往來商賈暫住。

這兩年裏,康熙命內大臣索額圖利用附近充沛的黑河水源,於綏遠地區,大力開展拓荒屯田,以養數十萬軍民之眾。

為了獲得關內糧食、鐵器、棉布、食鹽、火藥等物資供給,康熙帝還著力招攬山西、陜西及河北等地的商賈前來歸綏地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