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差錢的北明

1682年9月16日,中興(今日本北海道劄幌石狩市)。

寧州府(今北海道石狩平原),面積約四千余平方公裏,為雲州島最大的平原地區。這裏是長寧河(石狩川)及其支流下遊沖積地,有大片低濕泥炭地,南部火山灰土廣布,土質肥沃,氣候夏溫而冬寒,農業發達,有水稻、畜牧與林木業。

寧州府作為北明的直隸府,都城長寧亦位於境內,遂成為北明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這裏也是整個雲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聚集了約三十多萬人口,境內分布著中興、長寧、新義(今北海道巖見澤市)、文安(今北海道江別市)、永盛(今北海道苫小牧市)、鶴谷(今北海道千歲市)等十余座大小城鎮。陸續建立的工業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皮毛加工、五金加工、造紙、釀酒、制衣等。

中興作為寧州府最主要的海港,其實地理條件遠不如位於其西南方三十多公裏外的長平港(今日本北海道小樽市),那裏三面臨山,灣內港闊水深,是天然的良港。

不過,中興位於長寧河下遊出海口,加之又緊鄰都城長寧,遂很快便成為內陸對外運送貨物的主要中繼點之一。

兩艘懸掛著大明日月旗的武裝運輸船緩緩停靠在碼頭,船上的一名海軍軍官與碼頭官員稍事交流片刻後,未過多久,便來了一隊全副武裝的大明官軍,端著火槍,迅速將附近閑雜人等盡數清空。

數十名朝鮮苦力在官兵的監視下,從船艙底部擡出一箱一箱密封完好的箱子和堆滿礦石的木筐,然後整齊地堆放在碼頭。

“一共有一百二十八口箱子和木筐。”一名大明海軍參將伸手拍了拍堆放在最上面的一口箱子,咧著嘴笑道:“二十六口箱子是金沙,剩下的全都是精選過的銀礦石。嗯,這差不多就是過去大半年全部的產量了。”

“那裏礦場的金銀儲量可還豐富?”一名接收的戶部郎中滿意地點點頭,“若是加大人手采集,是否可將產量再提升數倍?”

“還算豐富吧。不過,那裏的環境甚為惡劣,可不是人手多了,就能將產量提升數倍。”那名海軍參將苦笑著說道:“去年才弄過去的四百多苦力,到我們離開時,就剩下三百人了。凍死的、摔死的、被狗熊叼走的,以及因各種水土不服病死的,不一而足,太耗人力了!”

“無妨,在日本,有的是吃不飽飯的浪人和農人。”那名戶部郎中無所謂地說道:“只要能增加金銀產量,多少人都能消耗得起!我大明朝廷,現在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你可能還不知道,旬日前,陛下決意修建長寧至清遠的鐵路,齊國業已應允,即將派人勘探線路,計算工程量。據齊國人初步估算,這條近三百公裏的鐵路,將耗費資金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銀元,幾同於我大明兩年財政!”

“乖乖!這鐵路耗費如此之大?三百萬銀元,足夠給俺們海軍新添十幾艘專業炮艦了。”

“……”那名戶部郎中深深地看了一眼對方,微微撇了撇嘴,這些武夫,腦子裏整天想著擴充武備,增加戰力,絲毫不去考慮我大明朝廷的賦稅能否支撐這般強大的軍隊規模。

目前,大陸上的秦國幾乎所有的精力全被西北和北方的韃虜所牽扯,根本無意與我大明爭奪朝鮮和東北之地。在這種情勢下,完全沒有必要再維持一支龐大的海軍和陸軍,將節省下來的賦稅收入投入到民生建設上面,施惠於民,如此才可贏得國中數十萬子民的擁戴,夯實基礎。同時,國內建設搞好了,民生發展了,還能吸引眾多朝鮮、日本,以及大陸百姓的爭相投附,將會更一步增強我大明實力,形成那個所謂“良性發展”。

再者說了,數年前,我大明與大齊可是簽署了《安全互助條約》,我大明屬地若是遭到外敵入侵,齊國可是有出兵保護我們安全的義務。

既然如此,我大明真的有必要保有龐大的武力嗎?

那必須要裁撤多余的軍力!

在近幾年,隨著新軍戰力的提升和規模的逐步擴大,已經成為北明最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大都督府和兵部隨即將原有的舊式軍隊裁撤一空,除了小部分轉化為地方治安警察,大部分被打散後遷移至苦葉島或者明州總督區(割占的日本北部地區),每人授地五十畝(含部分林地、山地),為朝廷屯墾戍邊,開拓邊疆。

其實,以北明區區八十余萬人口,賦稅收入折合達一百六十多萬銀元,已屬逆天的存在。不論是從人均賦稅貢獻來看,還是從收稅效率上比較,都完爆周邊的日、朝、秦等國。

北明早在二十多年前,永王主政期間,就在齊國民政顧問的指導下,完全摒棄了原有的賦稅征收原則,即“人頭稅”,有多少人,就種多少地,然後收多少稅,簡單、粗暴、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