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期待(第2/4頁)

外頭的嘈雜聲與這邊成了鮮明的對比,林遠秋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沒過多久,就聽有書吏唱保,“壬寅年周善縣童生試,廩生鄭渝作保橫溪鎮小高山村林有興,橫溪鎮項家村項明近,上河鎮大後村高興旺,橫溪鎮小高山村林遠秋,普江鎮賀平村王之義!”

話畢,就見鄭秀才走了過來,朝林遠秋他們一一看過後,接著跟唱,“廩生鄭渝認保!”

唱保之後,五人又跟著衙役去了搜檢的地方。

先是考籃,而後脫了衣服和鞋襪,再是解開頭發查看有沒有小卷紙塞在發間。

等林遠秋拿到考牌進入自己號房時,天已有些蒙蒙亮了。

本還以為可以打個盹的,可現下哪有時間啊。

林遠秋點上蠟燭,先把號房的四個角落都照上一遍,等發現啥都沒有後,他就拿出抹布擦拭了起來,許是這幾日縣衙已安排人清掃過,木板上並沒什麽灰塵。

辰時一刻,關龍門的鼓聲響起。

而後這扇大門,只能等到酉時正,考生出考棚時,才會再次打開。

等林遠秋磨好了墨,第一場的試卷就發了下來,這場考的是帖經,一共有二十四張卷子,林遠秋大致翻了翻,發現大部分以填空題為主,最後兩張,則是默寫。

從辰時開考到酉時收卷一共有六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個小時,所以這時間,還是有些緊的。

林遠秋也沒耽擱,認真寫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後,就開始做起考題來。

考帖經就是考記憶,也就是考眾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

而最近這幾個月,林遠秋除了做林三柱給他買來的例題卷,剩下的時間,基本全用在了死記硬背上。

所以,林遠秋覺得,這會兒該是拼人品的時候了。

翻開試卷後,林遠秋忍不住想笑,看來自己的人品還不錯,因為第一題摘自林遠秋甚為熟悉的論語。

題曰: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

這是論語中的述而篇,這篇文章,林遠秋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

所以,要答出與之相聯系的下文並不難。

林遠秋提筆蘸墨,先在稿紙上寫了起來:“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林遠秋心想,如果這題考的是墨義,那麽自己也能解答出來。

因為,這段文的釋義就記在他的課堂筆記上,每次王夫子給大家講解文章時,林遠秋都會用筆把王夫子所講的內容記在本子上,之後再把這些連貫成文的釋義當成故事來讀,這樣就更能加深對文章的記憶。

雖已開了春,可天還是冷的厲害,不多會兒,握著筆的手就已經凍的冰冷了。

林遠秋把毛筆擱在筆山上,而後雙手相互搓了搓,他有些慶幸,自己的手雖長滿了凍瘡,可從沒有破了皮的時候,不然此時考起試來,就很不方便了。

這一場的題量有些大,為了不耽擱時間,到了吃午飯的點,林遠秋只吃了幾塊芙蓉糕,接著又繼續答題了。

在前世,林遠秋就不是個喜歡被動的人,所以他不想讓答題時間變的倉促,從而保證不了答題的質量。

考生們在號舍裏專心致志,而不遠處的龍門外,守著好些陪考的家人,站著的,坐著的,靠著的,蹲著的,都邊等邊輕聲聊著天。

林三柱和林德運他們也都等在那裏,原本大家都在客棧補覺來著,可睡了還沒到一個時辰,就又起了來,等好不容易挨到吃過了中飯,一行人就馬不停蹄的往這邊趕了。

到了考場門口之後一看,乖乖,守在考場外的人,好像也不比昨晚排隊的考生少上多少嘛。

於是林三柱他們也興奮地加入到了其中,等待自家孩子出考場的同時,順帶又聽了好些先前他們不知道,或者從未留意過的事。

比如今年參加縣試的學子一共有八百多人,又比如考中童生後,可以直接入縣學念書,還給免束脩,另外吃住也不用自己掏銀子。

……

夕陽西下,隨著“嘎吱”一聲開龍門的聲音,第一場考試結束了,伏案了一天的考生們陸陸續續走了出來。

雖人頭攢動,可自己生的娃當然一眼就能瞧到了,看到兒子提著考籃走出了龍門,林三柱忙快步走了過去,一把接過考籃後,再仔細看了看兒子的狀態,嗯,還不錯,沒有蔫頭耷腦的,這下林三柱總算放了心,剛剛他可看到有幾名考生路都走不穩了呢。

摸了摸自家兒子的小腦袋,林三柱笑道,“遠秋肚子餓了吧,別急,等會兒到了客棧,咱們就有晚飯吃了,爹爹今日可特地點了你愛吃的紅燒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