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期待(第3/4頁)

一聽吃紅燒魚,林遠秋肚子不爭氣的“咕”了一聲,看來這肚子也跟他一樣,饞了。

第二場考墨義,所謂墨義,就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以及闡述義理。

和帖經一樣,想考好墨義,需熟讀經傳和注釋。

比起昨日的帖經,今日這場墨義讓林遠秋搜腸刮肚了許多,好在雖不記憶深刻,可仔細回想一番,還是能記起自己先前的所學。

話說,自從林遠秋來到這裏歲數變小後,記憶力反而增強了不少,難怪都說小孩子的記性是最驚人的。

這次出考場時,眾考生的臉色就不如第一場那麽輕松了。

等第三場的經義結束後,好些考生的腳幾乎是拖著走的,除了累,還有對自己解答的不確定吧。

而林氏宗族的十七個娃兒,已有好幾個開始掉金豆子了。

林三柱偷偷用余光看了看自家狗子,沒看出有難過的跡象,更沒看出輕松。

臭小子不會在考場裏睡著了吧?

最後一場考詩賦,依舊和前三場一樣,子時進的考場,辰時開考。

正如林遠秋先前預想的那樣,科舉考試中的詩賦命題,基本都以景抒情為主。

就比如這次詩賦的命題,要求以山為題,作兩首七言絕句。

對林遠秋來說,這種以山為題的詩句,他在前世可沒少寫,只不過在用字上少了古拙,所以今天他得留意著些。

這樣想著,林遠秋便提筆在稿紙上一字一句寫了起來,先明確立意,然後講究平仄和留有韻腳,再注意句式上的變化。

等一遍遍修改過後,終於把兩首絕句寫了出來。

此時已是申時,林遠秋沒再耽擱,很快把兩首絕句謄抄到了答卷上:

《訪友》

煙山靜谷風撫雲,

古樵烏瓦檐留聲。

野炊宛裊遠來客,

摯友重逢敘鄉音。

《山遊》

幽棧古徑入山叢,

儒叟瓊谷覓行蹤。

瑤池階梯九千級,

巍峨穿耷雲宵中。

……

縣試成績要過半個月才能出來,也就是半個月後放榜,好多考生都會選擇留在客棧等放榜,省得到時再跑一趟。

不過也有懶得等的,一般像這種情況,大多都是沒考好的學子,知道再怎麽等,也等不出自己的榜單來。

就比如林氏宗族的這些考生們,因為最後一場詩賦實在太難,有幾個孩子出了考場就哭得稀裏嘩啦的,而沒哭的那幾個,也是眼中含淚,那什麽山的詩,他們一句都沒編出來,能考中才怪呢,所以他們還是早些回家吧。

畢竟一百二十文一天的房錢可不便宜,傻子才在這裏再待半個月呢。

都是莊稼人,誰不愛省銀子啊,聽到明早就有去橫溪鎮的馬車,一個個立馬回房收拾行李去了。

林三柱看了看兒子,正想問上一句,狗子,咱們要不要留在縣城等成績啊,結果就聽自家兒子說道,“爹,我也想回去了。”

一聽這話,林三柱頓覺美夢破碎,得,看來自家兒子也沒戲。

原本林三柱看到昨日出考場時,自家兒子並沒有哭鼻子,還以為會有希望呢,可這會兒聽兒子說要回家,頓時心裏啥想法都沒有了。

回去回去,在外十多天,其實林三柱也很想回家了。

而林遠秋之所以想要回去,實在也是舍不得住宿銀子的緣故,一百二十文一天,半個月差不多就是二兩銀子,要知道,娘和伯娘,還有春梅姐,幾人辛辛苦苦一個月,也才只有四兩多銀子,所以林遠秋是真的不想浪費。

至於縣試成績如何,林遠秋確實不太清楚,畢竟頭一次參加,也沒個對照,更何況一共八百多人,取中名額只有五十個,這樣的高難度,他還是不要想得太美的好。

第二日一早,歸心似箭的一行人就坐上了回村的馬車。

林家大房並沒跟著大家一起回去,因為除了林文進,他們大房參加考縣試的還有林文延和林文慶呢,這兩人可是鎮上念的私塾,比起族學來肯定要好上不少,所以林全河覺得,他們還是等一等半月後的放榜吧。

……

六輛馬車的陣仗可不算小了,聽到一陣嗒嗒嗒的馬蹄聲,在家門口聊著天的村民都紛紛往村口走了過來。

等看清是考縣試的人回來後,就有人上前打聽,“哎呦,德運你們回來啦,考得咋樣啊?”

“是啊,有人中榜嗎?”

“對哦,這麽多人總有考中的吧?”

林德運摸了摸腦袋,一時不知該怎樣回答。

一見這情形,眾人心下都有了數,族長孫子肯定沒考中。

再看其他下了馬車的,都拎著包袱,頭也不回的走了,村民們恍然,哎呦,這是一個都沒考中啊!

因著事先有心裏準備,所以聽到三兒子說縣試無望後,老林頭心裏雖有些失落,可還是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