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過年(第2/5頁)

想來,這些村民也是如此吧,大冬天的,地裏也沒活,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的,多開心啊。

今日磨墨的人換成了林遠楓和林遠松,至於林遠秋,自然沒有可替換的人。

就連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幫村民寫春聯的林文延林文進幾個,今年也沒見他們出來。

關於大房的事,林遠秋也是回來後的這幾日才聽林遠柏說了個大概。先是林文進,自前年過了縣試後,連著兩年的府試都沒考中,如今依舊在鎮上私塾念書。

而林文延和林文慶,還和先前一樣,依舊連縣試都未考過。

說來,林文延和林遠楓同歲,今年已二十有七,而林文慶也有二十六歲了,到了這個歲數還未考過縣試,想來往後中榜的可能性並不大。如今林文延和林文慶已回到了家裏,沒繼續在鎮上念書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被私塾夫子給退回來的,說是讓他們回家中自習,往後若有不解之處,大可以去他那兒請教。

其實夫子的意思,林金財他們都明白,不就是覺得文延、文慶歲數大了,再待在學堂,會影響學堂招收新生嗎,畢竟旁人一打聽,這兩人念了二十來年竟然連個童生都未考中,說不得就懷疑到夫子的教學本事上了。

不過明白歸明白,可自家孫子念書不行卻是事實,最後也只能卷了鋪蓋歸家來了。

對林金財來說,大孫子二孫子被夫子勸回家的事,雖聽著難聽,可手頭上卻是實實在在的寬松了不少,畢竟要供三個人念書,可不是件輕松的事。所以讓文延他們在家裏溫習也挺好的。

可金氏和兒子兒媳卻不是這樣想的,包括林文延、林文慶他們自己,兩人還是想再去旁的私塾念學的。

只是不用猜也知道,其他私塾的夫子一聽這兩人的歲數,再一問已念學二十來年,且如今家中孩子都生好幾個了,所以還念啥書啊,自己在家溫習不是挺好的嗎,最後自然是一個都沒收。

而金氏還想送文延文慶去學堂的做法,讓林金財氣憤不已,所以老夫妻倆可沒少為這事吵鬧。

林遠秋心想,這大概就是今年大房沒再替村民寫春聯的主要原因吧,畢竟哪有這個心情啊。

“前幾日大爺爺家裏還非常熱鬧來著。”林遠柏做了最後的總結。

雖林遠柏說這句話時,強忍著沒笑,可林遠秋還是一眼就瞧出四哥眼裏的幸災樂禍。

看來這娃兒還記得小時候,林文延幾個在他面前顯擺肉包子的事呢。

看到上門來求寫春聯的村人越來越多,林三柱不幹了,這樣寫下去,哪能吃的消啊。

不過,等林三柱走到院子裏,正準備跟先前一樣,規定每戶人家的春聯數量時,就見周子旭走了進來,跟在他身後的,則是提著大包小包的書硯。

林三柱立馬反應了過來,這是準女婿上嶽家封年來了。

周子旭是見過這個陣仗的,是以看到林兄被村民們圍在其中,正在揮毫潑墨時,才坐下來喝了一盞茶水的他,忙卷起衣袖,很快也加入到了寫春聯當中。

如此一來,倒是替林遠秋分擔了不少。

看到大女婿這麽得力,林三柱哪有不開心的道理,再看到村民們羨慕的目光,林三柱走起路來都特別的輕快。

至於讓村民們少寫幾幅春聯的話,他當然不說了,話說人家會求上門來,不正是看中兒子的舉人老爺身份嗎,所以這麽榮光的事,傻子才往外推呢。

只是,這樣的好心情只保持了兩盞茶功夫,很快林三柱就樂不起來了,因為他看到,院門外又有一大幫人在等著了,一問,全是隔壁張王村和廟下村的人,約有三、四十個。

再看他們每人手裏捧著的一大摞紅紙,林三柱甚至懷疑,這些人來他家討了春聯,是不是準備拿到鎮上去賣的。

不然寫這麽多,家裏哪貼的下啊。

所以,自己還是得和大家規定一下每家的春聯數量,不然就照這麽個寫法,今日就算有大女婿在,也根本忙不過來啊。

不過,林三柱的這個規定,今天注定是規定不出來了,因為他家小女婿也拎著年禮過來封年了。

“嶽父。”王文昌朝林三柱拱手,整個人看著清俊又儒雅。

都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事實還真是這樣的,等看到二女婿也過來了,馮氏滿臉是笑的同時,馬上招呼人進屋。

堂屋裏站著不少人,王文昌還是頭一回看到如此人多的寫春聯場景,一時就有些納悶,可等他突然發現人群中的林遠秋和周子旭後,當下就興奮了起來,“林兄,周兄,你們倆回來啦?”

林遠秋和周子旭轉頭,很快看到了滿臉是笑的王文昌。自從離開府學後,他們已有兩年多沒見面了。

林遠秋朝王文昌笑道,“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