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過年(第4/5頁)

姐妹倆時常會想,比起先前的主子家,現下她們的日子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不說旁的,最起碼老太太和幾個太太從來不會動不動就責罰人。

再看公子的家人,也都是和和睦睦的,所以她們一家算是遇上好主子了。

……

大年初一,林遠秋跟著林三柱去族長和族老那兒拜了年。

兩年未見,幾個族老頭發更白了些,不過精神頭都不錯。

用他們的話說,那就是養好身體,一定要活著看到遠秋考中進士的那天。

族長變化倒是不大,看到林遠秋過來後,族長臉上的笑就沒怎麽停過。

這讓林三柱又自覺腰背挺直了不少。

……

初二是閨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四個孫媳,除了丁菊因娘家離的遠沒有出門,其他三個一大早都帶著夫君和孩子回娘家去了。

周氏妯娌三個在灶間忙碌,吳氏則在一旁掰著手指,今日大妮、二妮肯定要回娘家,還有春梅和春秀也要回來,再算上幾個姑爺以及外孫、外孫女,對了,還有曾外孫和曾外孫女,所以中午這頓最起碼得擺上四桌才行。

大妮和二妮是前後腳回來的,姐妹倆的臉看著比去年又圓潤了些,自家中田地不用再交糧稅後,姐妹倆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得到了改善,如今十年過去,她倆也算有些家底攢著了。

對爹娘來說,孩子們日子好好的,自然比什麽都讓人舒心,看到兩個閨女笑容滿面的樣子,吳氏也跟著喜氣洋洋了起來。

……

周子旭和王文昌是初三這日上門來拜年的。

然後初三當晚連襟二人與大舅哥又住到了山上的小院,三人繼續過起了寫文作賦的日子。

今年是大比之年,八月裏的鄉試王文昌是肯定要參加的。是以這幾日,林遠秋和周子旭與他說了不少學識上的見解,鄉試中,策文是關鍵,林遠秋把自己備考鄉試那會兒的估題冊子拿給了王文昌,上頭寫著的,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策文論據,也算是對這個妹夫一點都沒有藏私了。

郎舅三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十來日,等下山時已是正月十二,再有幾日,林遠秋和周子旭就要啟程回京了。

每次小孫兒的行李都是吳氏幫著收拾的,這次也不例外。除了新做的幾身衣衫,吳氏又給裝了二十多斤柿餅,這是準備讓小孫子給老師送去一些的。

林三柱和林遠楓準備跟林遠秋一起過去,東跨院的廂房馬上要開始新蓋,總要有人時常看著才能放心。

得知爹爹要去京城,婉清就有些心動。

林遠楓向來寶貝這個閨女,想到清兒已經八歲,不用背不用抱的,帶出門去也煩不了人,便應了下來。

這下可把家裏另幾個小的給羨慕壞了。

見狀,婉清拍了拍腰間掛著的小荷包,笑道,“大姐一定給你們買好多好玩的東西回來!”

……

回京這日,林遠秋起了個大早。自家有了馬車,出行就要方便了許多。

老林頭和吳氏的叮囑繼續,都是讓出門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話,林遠秋點頭一一應下。

馮氏則開始悄悄掉淚,一想到兒子又得要好長時間才能回來,這都還沒出門呢,她就開始盼著歸家的那日了。

“娘,兒子定會加把勁的。”林遠秋輕聲與馮氏說道。

馮氏知道兒子這話的意思,這是想說他一定會努力考中進士,這樣往後就不用常年求學在外,讓娘擔心了。

所以她可不能讓兒子為了能考中進士,而拼死命的讀書。

想到這裏,馮氏忙一把抹去眼淚,“娘不急,娘一點都不急,遠秋啊,娘沒旁的要求,只期望你照料好自己,在外好好的就行。”

“兒子知曉了,娘您在家裏也要注意著身體,別熬夜做繡活。”

馮氏點頭,她才不熬夜呢,不然熬壞了眼睛,以後還怎麽帶孫子孫女啊。

與周子旭在鎮上會合後,一行人就坐上了去往府城的馬車,之後便是沿著水路北上。

讓林遠秋高興的是,婉清沒有一丁點坐船的不適,直到官船在通州碼頭靠了岸,小姑娘除了久待在船上有些無聊,都沒有頭暈腦脹以及不舒服的地方。

林遠秋也沒另外找睡覺的客棧,而是把爹和堂哥父女倆直接帶到了新宅院裏。

年前泥瓦匠已修繕了第二進和第三進院落,這會兒已經在檢修最後一進的後罩房了。

看到偌大的宅院,林三柱和林遠楓在院子裏來回走了好多遍,高墻灰瓦,亭台遊廊,兩人眼中的驚喜不言而喻。而婉清,在見到梧桐樹下掛著的秋千後,就不願走開了。

“小叔叔,咱們家院子可真好看,清兒實在太喜歡了。”

這是小姑娘今天重復說了好幾遍的話。

林遠秋讓張貴買了鋪蓋被褥過來,然後把爹和大堂哥都安頓在了已修繕好的第二進院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