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失算

像這種全城齊出動,差不多都往鄉下跑的場景,柬房的幾名書吏,表示自己活了快半輩子了,還是頭一回遇到。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能理解的,慣常柿果才賣兩文錢一斤,且還是大街小巷一路吆喝著才能賣完的那種。

可如今呢,周氏作坊給出的價格卻是三文,比往年足足多出了一文。

最最重要的是,只要柿果沒破沒裂,拿到作坊直接就能被收下。如此就少了挑著擔子四處叫賣這一環,這樣的銀錢掙著多容易啊。

也正因為如此,城裏那些吊兒郎當閑逛的二流子,今早也提著布袋上山摘柿子去了。

只是不知周氏作坊收這麽多柿果準備做啥,還有就是,這知州大人也不知是咋想的,那柿果明明可以收兩文錢一斤的,為何還要多花上一文呢。

這不是明擺著吃虧嗎。

相比起書吏們的心中不解,嚴同知與賀通判就要通透了許多。

看到幾名書吏滿臉納悶的模樣,嚴同知忍不住說道,“你們以為咱們知州大人開作坊真的為了掙銀子啊。”

“不為掙銀子那為啥?”一聽這話,何書吏就更加想不明白了,這世上哪有白做生意不想掙銀錢的人啊。

“是啊,不掙銀錢那是為了啥?”

張書吏也是一樣的想法,有誰做買賣不是奔著掙銀子去的。

賀通判笑道,“你們仔細想想看,自從城裏開了作坊後,咱們永寧城還有咱們衙署都有了啥變化。”

有了啥變化?何書吏和張書吏,還有吳書吏,聽後先是一愣,要說變化,那可太多太多了。

特別在永寧城裏,如今不管是城東還是城西,或者城南和城北,都是熱熱鬧鬧的。

還有那做生意的小販,在數量上,比以往要多出十倍都不止。

至於街上的那些店鋪,就更不用說了。以往貨架上的商品,掌櫃從來不會擺滿,就零零散散幾樣,這是擔心賣不出去,到時銀子全壓在了貨裏。

可現下再去看,每家店鋪都是琳瑯滿目、貨品充足的。

之所以會這樣,當然是因為東西好賣,銷路好的緣故。

而這其中,除了城裏人口多起來了,還有就是百姓們手裏都有了活錢。

可不正是有活錢了嘛,這一點張書吏和吳書吏最是清楚,因為他倆都有家人在作坊裏做活呢。

前幾天,周記作坊和馮記作坊給工人們都發了工錢,張書吏的二弟拿回來四百二十文。

而吳書吏那個會繡活的小妹,居然比張書吏的二弟還要多上八文。

家裏一下子有了這麽多進項,手頭自然就寬裕了許多,家家戶戶自然而然也多了置辦東西的心思,如此城裏鋪子就多出了好些生意。

所以這些可都是改變。

至於他們衙署裏的變化,三人立馬想起這段時日戶房書吏們的忙碌。

“對了,咱們衙署稅銀充裕了!”何書吏很快明白了過來,“有了作坊,就能從中掙到工錢,而百姓們有了收入,那麽市面上就多了各種交易,有了交易店鋪就有了多掙銀錢的機會,如此商戶們可不就給咱們衙署多交市稅了嘛。”

嚴同知點頭,表示正是這個理。

不過,嚴同知覺得,開作坊這件事,最得實惠的,還得是整個永寧州的百姓。

尤其是新搬進城裏的村民們,如今不但住上了新宅子,還有了掙銀錢的地方,這樣的好日子,怕是做夢都沒想到吧。

賀通判做了最後的總結,“咱們知州大人真可謂一心為民了。”

說是一心為民,賀通判可沒帶一點水分,他可不覺得靠賣繡品能掙上大銀子。

別的不說,單來回路上的開銷就得要不少。話說那日作坊出門賣繡品時,這又是雇馬車又是雇鏢師的,大家可都是看在眼裏的。

所以,這樣的買賣,能保住不虧本就阿彌陀佛了,還掙啥銀子啊。

其他幾人也很快想到了這點,再想起今日作坊收三文錢一斤的柿果,心中都忍不住生出了感嘆,他們知州大人為了永寧州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可謂用心良苦了。

想到這裏,衙署眾人對知州大人的敬重,不免又增加了幾分。

若林遠秋知道下屬們的心中所想,肯定會在心裏說上一句:心系百姓是真,可想掙銀錢的心也是真的。

雖自己不是唯利是圖之人,可倒貼銀子的事,他林遠秋是絕對不會做的。

……

臨近午時,摘柿果的百姓們就開始陸續回城。鼓鼓的布袋、沉甸甸的擔子、以及滿滿的籃子,無不彰顯出今早頗豐的收獲。

而百姓們進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奔向周記作坊,大家眼中除了興奮,剩下的全是期盼了。

至於期盼什麽,那還用說嗎,當然是賣柿子的銀錢了。

周記作坊自然不會讓他們失望,收柿果的攤子早已擺了出來。依著順序,先檢查有無爛果,然後再稱重,最後結算銀錢,方便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