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失算(第2/3頁)

為了能順利給百姓們把柿子錢給了,昨日林大柱他們,還特地去錢莊換了兩籮筐銅錢回來。

看到自己采摘的柿子果真換成了一枚枚銅板,心情激動的百姓們只差仰天大笑了。

然後,永寧城裏隨處可見或挑著空擔子、或提著空籃子往家跑的百姓,那搗騰著腿的速度,說是風火輪都不為過。

這是都趕著回家吃飯,準備再繼續出城摘柿果呢,這樣下午還能掙上一筆賣柿子的錢。

哎呦,真是越想越開心啊。

而一大早就來了作坊的林大柱和林遠槐,此時也沒閑著,既然柿果已進作坊,自然是快快安排工人削皮了。

至於削果皮的刀,早在上個月,家裏就準備好了。

且為了趕制柿餅,做畫框的活計先停了下來。

原本堆木頭的大院子裏,這會兒早已鋪滿了晾曬柿餅的竹簾子。

因著有做柿餅的打算,當初買地蓋作坊時,林家就特地多買了兩畝用來建造院子,所以在晾曬這方面,是肯定不會有耽擱的。

只不過晾曬沒問題,可削皮卻遇到了困難,原因還是送來的柿果實在太多,削皮人手有些跟不上。

同樣的問題,在定胡縣作坊這邊,林二柱和林遠柏也遇到了。

要知道柿果采摘下來的當天,是削皮的最佳時候,這時的柿子皮緊,削起來最不費勁,也不會傷了果肉。

一家人經過商量,最後想出了再招人的主意。

聽到周記作坊又招人,且要求會削柿子皮就成。至於工錢,不論老少,統統三十文一天。

這下,城裏只要還能走動的大爺大娘,都到作坊報名來了。

啥,你問為何來的都是些年紀大的?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年紀輕的都去摘果子了啊。

這些時日,吳氏和老林頭,還有家裏的婆子們,也都在作坊幫忙。馮氏她們也是,畢竟像這種季節性的東西可等不得人,自然得齊心協力先把柿餅趕制出來才成。

至於繡品作坊裏,只留了高翠和王雲香兩人看著,高翠在永寧城這邊,而王雲香則在定胡縣那裏。

可以說,如今林家除了還在坐月子的鐘鈺柔,以及每日上值的林遠秋,其余人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忙忙忙”。

這不,就連家裏幾個歲數小的都不例外,不過他們都忙在了學業上。

自秦秀才接過府裏小少爺和小小姐的學業後,墨宣墨昊還有墨晟,幾個男孩子的每日作息就有了具體的安排。

卯時三刻早讀,辰時二刻用早飯,歇上半個時辰後,就開始了一日的上課,上午兩節,下午兩節,而後秦秀才再布置今日的寫字作業,並叮囑明日交給他批閱。

相比起家裏的男孩子們,婉清婉瑩還有婉雪,這些女孩子就要輕松了一些,秦秀才給她們的安排是,每隔一日來上課,只不過每日的練字是不能少的。

雖姑娘家不用舉試,可有一手好的字,還是很有必要的。

……

臨近十一月的永寧州已漸漸開始冷了。

而忙忙碌碌二十多天的周記作坊,終於把所有收來的柿果都制成了柿餅。

只是看著裝滿柿餅的幾百個大陶缸,吳氏怎麽都笑不出來。

其實不止是她,老林頭、林大柱林二柱,還有馮氏她們也都開心不起來,就連林遠秋也隱隱有著擔心。

至於為啥,當然是沒預料到的緣故。

林遠秋是怎麽都沒想到,永寧州和定胡縣居然會有這麽多的柿子樹,原本他以為有個三、四萬斤就頂天了,豈知實際數字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兩個地方加起來,居然有十萬多斤。

林遠秋算了算賬,此次周記作坊收柿子共支付三百二十兩銀子,顧人工用了一百二十兩,還有買陶罐花了三十五兩,所有這些加起來一共用了四百七十五兩銀子。

而晾幹的柿餅水分差不多減半,十萬多斤的柿果能曬五、六萬斤的柿餅出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柿餅裝缸之前,都是稱過重量的,一共有五萬九千多斤。

按理來說,四百七十多兩銀子的本錢攤到柿餅上,每斤劃到九文錢都不到。這樣的成本,按著先前賣六十文一斤的價格,並不高。

可還有路上的運輸成本沒算進去呢,近六萬斤的柿餅,單是雇馬車就得一百多輛,算算馬車費用和車夫的吃住,實在嚇人。

何況,一口氣要雇這麽多的馬車,哪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他這是失算了啊。

唉,說來說去,全因自己沒有預料到會有這麽多柿子的緣故。

再想到自己原本的計劃,林遠秋覺得,此次賣柿餅他一定要好好打算好了才是。否則自己為永寧州和定胡縣將來的規劃怕是要泡了湯。

原本林遠秋的計劃,是準備讓吉祥如意餅成為永寧州的特產的,也就是招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