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翡翠的歷史(第3/4頁)

旁邊那位戴眼鏡老者聽到這話,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雄赤曰翡,雌青曰翠,所以雄鳥羽毛顏色是紅色的,用翡翠鳥羽毛做成的飾品,可能是帶著一抹艷紅,這個時候用梅花來比較,梅花和它比光輝,這就說得通了!”

孟硯青頷首稱贊:“在我們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翡翠就是翡翠鳥,無論是《洛神賦》的金翠,還是《詠落梅》的翡翠,或者是《遠別離》的翡翠簪,應該都是指的一種首飾。”

“而以古代翡翠羽毛首飾盛行的背景看,這種首飾只能是翡翠羽毛,而不可能是翡翠玉。”

孟硯青這麽說著的時候,葉鳴弦一直沉默地看著她,看著她含笑以對,看著她侃侃而談。

眾人聽著,贊嘆連連,也有人紛紛想起自己的知道的詩詞來。

也有人提起南北朝時候徐陵的《玉台新詠序》,道:“我記得之前清末老翰林就曾經考證,說其中的翡翠筆床根本不是翡翠玉石做的筆,而是裝飾有翡翠羽毛的筆!”

又有人突然想起來:“翡翠衾寒夢不成,珠寶簾卷月華明,我一直納悶這翡翠衾是怎麽回事,用翡翠做衾,你不冷誰冷?現在這麽一說,翡翠衾其實是帶有翡翠羽毛的衾?這樣就說得通了啊!”

孟硯青微點頭,之後才對那胡同志道:“胡同志,中國在十九世紀之前到底有沒有翡翠,依然是一樁疑案,各自立說,我認為並沒有什麽實證,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確鑿無疑地寫在科普上,展覽給大家看,讓大家確信在明末清初之前已經有翡翠玉石,這樣可能會有誤導吧?”

胡同志臉色並不好看,他打量著孟硯青,道:“你剛才說,那翡翠簪,那翡翠筆床,全都不是我們說的翡翠,而是翡翠羽毛,那又有什麽證據?你也並不能確定,你只是猜想而已。”

他這一說,人群中便有人皺眉,這件事確實做不得準。

孟硯青卻笑了:“首先,清朝宮廷翡翠羽毛飾品,這是人所共知的。當年清代內務府皮庫負責管理收集翠羽,銀庫也設有點翠匠來負責宮中的“翠活”,所謂的點翠,用的就是翡翠羽毛,所以古代存在翡翠羽毛做飾品,這個沒有疑義,大家知道有這個實物。但是,胡同志你見過古代的翡翠簪,和那翡翠筆床嗎?”

胡同志冷笑:“在明末之前,翡翠玉石很是金貴,一般人自然見不著了,更不要說竟然能流傳下來!”

孟硯青頷首:“所以問題來了,既然那麽金貴,金貴到帝王的陪葬品,達官貴人的墓穴中都不見一件翡翠飾品,那為什麽這些詩人沒事就要提翡翠簪翡翠簪,還有什麽翡翠筆床?”

她笑道:“那麽金貴的玉石,他們見過嗎?他們舍得用來做筆嗎?沒見過的,動不動都要寫在詩裏來做比?這是幹嘛呢……”

胡同志的神情瞬間微妙起來。

孟硯青:“一件已經在詩詞歌賦中廣為人知的玉石,竟然不曾在歷史中留下任何痕跡,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嗎?”

眾人聽了,全都拍手叫好:“分析得妙,太妙了!”

那戴眼鏡的老者更是感慨道:“聽小同志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此後,翡翠便是翡翠羽,再溫習昔日古詩詞,我必有另一番感悟了。”

胡同志呆在那裏,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他哪想到,他哪裏想到,一個看著漂亮時髦的小姑娘,竟然直接和他杠這種問題,猝不及防,他根本沒法應對。

孟硯青:“胡同志,我非常抱歉今天的冒昧行為,其實我也希望那位法國人所說的‘中國在十九世紀前不知硬玉’為假,希望我們的翡翠歷史能夠更豐富多姿,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關於翡翠歷史一說,在清末民國時候便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她笑了下,道:“今天能夠參加這次展覽的都是各行業單位的拔尖人才,如果他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站不住腳的說法,並信以為真,這顯然不是地質博物館承辦這次寶玉石展覽的初衷。”

那胡同志有些臉紅,呐呐地道:“說得是,這裏面確實可能存在一些不嚴謹,那——”

這時候,人群中卻走出一位,道:“先把這塊遮住,免得讓大家看到誤導大家,至於翡翠在中國的歷史問題,可以重新研究。”

大家看過去,卻見那人也是一身中山裝,六七十歲,頭發花白,戴著老花眼鏡。

葉鳴弦頓時認出,上前打了招呼:“寧院長,您好。”

那胡同志見到此人,臉上也現出恭敬來:“寧院長。”

今天的參觀者都是科研單位或者政府官員,自然也有人知道這位的身份,這正是地質學院礦物學教研室主任,同時也是地質學院院長寧鴻昭。

那寧鴻昭簡單和大家打了招呼,之後特意和孟硯青握手:“孟同志,感謝你和我們較真,幫我們找出了展覽中的謬誤,我們做科學研究的確實端正態度,嚴謹求實,感謝你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