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一手準備,兩個戰略目的(第3/3頁)

什麽也不藏,鋒芒畢露的沖出去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作對,被人家玩死,那才丟人呢。

成王敗寇不是隨便說說的。

只要最終能奪得大權,執掌天下,在此之前所遭受的一切苦難都可以被說成是臥薪嘗膽。

對於勝者,世人也好,史書也罷,都不會吝嗇他們的贊美之詞。

李元吉瞥著任瑰道:“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我二哥還有沒有其他的動作?”

任瑰一瞬間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良久以後才鄭重的道:“調陜東道、都畿道兵馬暗中蟄伏,以待天時。”

李元吉眉頭徹底的揚了起來。

任瑰果然能帶給他更多的驚喜。

這一點他雖然猜測到了,但是歷史上並沒有相關的記載,也沒有發生過陜東道和都畿道兵馬進京幫李世民奪位的這種事情。

所以他一直不敢肯定,也沒有為此去做什麽布置。

如今聽任瑰這麽一說,他就敢肯定此事有可能會發生,也就能為此去做一些布置了。

不過在做出一些布置之前,還得仔細問問任瑰是怎麽看出來這一點的。

不然費心費力的做出一些布置,要是用不上,那就浪費了。

畢竟,要防備陜東道和都畿道兵馬的話,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做得到的,至少得三到五萬精兵,外加六到八萬的輔兵,才能做到。

暗中聚集這麽大的一支兵馬,並且要將兵馬屯駐在指定的地點,所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是十分龐大的。

要是用不上的話,那漕運和海運三五年之內的盈利,恐怕都得搭進去。

他和他府上的人也得過三五年的苦日子。

“你為什麽會覺得我二哥會調集陜東道、都畿道的兵馬,以待天時呢?以我的看法,我二哥應該會讓陜東道、都畿道兵馬按兵不動才對。”

李元吉沉吟著說,歷史上李世民就是這麽幹的。

但不排除後世的著史者在編撰史書上的時候,為李世民做了一些掩蓋,掩蓋了李世民其實是謀朝篡位的事實。

畢竟,僅僅從後世的史書上看的話,李世民從頭到尾都是在跟李建成爭太子之位,但卻並沒有想著要殺李建成,是李建成一次又一次的想殺李世民,最後逼的李世民走投無路,才鋌而走險,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的。

所以單從後世的史書上看的話,李世民更像是一個被逼的走投無路的受害者,而不是一個野心勃勃、不擇手段的篡位者。

雖說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一黑一白,給人兩種完全不同的李世民。

使人在評價李世民的時候,也會給兩種不同的評語。

畢竟,黑的是很難洗白的,但是白的會越洗越白,甚至能白到讓人忽略他身上的汙點。

任瑰聽到李元吉的問話,認真的道:“殿下只要仔細查閱秦王殿下近些年南征北戰時所發出的行文,就一定會看到,秦王殿下向來是一個喜歡謀定而動的人,也向來喜歡做足了準備在跟敵人一決雌雄。

而秦王殿下跟太子殿下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軍功和兵馬。

軍功咱們暫且不提,但是兵馬上,秦王殿下一定會充分的利用起來。

長安城內的兵馬,秦王殿下會拼盡全力的爭取。

但是僅憑長安城內的兵馬的話,根本做不到萬無一失。

因為只要聖人在,長安城內的兵馬即便是被秦王殿下爭取了過去,也有可能臨陣倒戈。

所以秦王殿下不可能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長安城內的兵馬上。

所以秦王殿下一定會借著長安城外的兵馬做出一些布置。

有可能這些布置,秦王殿下不一定用得上。

但秦王殿下肯定會做。

因為這樣才能保證進可退,退可守,守可攻,攻可進。”

任瑰最後說的話,就像是繞口令一樣。

但李元吉明白任瑰話裏的意思。

李世民只要在內外皆做了布置,那他就可以進退自如。

一旦長安城內的布置出現了變故,他就會快速的退到洛陽,然後再借助集結在洛陽的陜東道兵馬和都畿道兵馬抵禦李淵和李建成的攻伐,最後再由守轉攻,由攻轉進,以強盛的姿態殺進長安城。

如果長安城內的布置出現的變故在可控的範圍內,需要從外部引援的話,也能快速的將陜東道和都畿道的兵馬調遣進京,以達到一舉定乾坤的效果。

所以在關中之外做布置,調集陜東道和都畿道的兵馬以待天時,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只要做一手準備,就能達成兩個戰略目的。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會去做,更別提李世民了。

所以李世民一定會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