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何不食肉糜

“殿下,您就見見李仲文吧,要不我家殿下只能親自跑一趟了。”

馬三寶在陪著李元吉說完了題外話以後,再次苦苦哀求。

他不希望李秀寧在這個時候回長安城,尤其是在她的兄弟快要自相殘殺的時候。

就李秀寧那個重情重義的性子,無論她那個兄弟死在她的面前,她都會痛苦一生。

馬三寶不希望李秀寧痛苦,更不希望李秀寧承擔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自相殘殺所產生的痛苦。

李元吉看出了馬三寶的心思,他也不希望李秀寧來承擔他們兄弟三人相爭所產生的痛苦,所以他稍微猶豫了一下,點點頭,嘆了一口氣道:“那就見一見吧。”

馬三寶見李元吉答應了,大喜過望,當即就激動的道:“那臣這就去安排?”

李元吉搖搖頭道:“不用刻意安排,等我們去曲池赴宴的時候,順道去見一見就行了。”

馬三寶趕忙道:“那也得提前打個招呼才行,不然大理寺的人不一定會放行……”

李元吉聽到這話樂了,盯著馬三寶道:“你是不是太小看我這個齊王了?我要去大理寺內看人,還需要打招呼,還需要他們放行,給他們臉了?”

馬三寶一愣,立馬意識到是自己糊塗了,當即陪著笑臉道:“對對對,殿下說的對,是臣想的太多了。”

李元吉瞪了馬三寶一眼,沒有再多言。

……

三日後,正值夏收。

一大早李元吉就帶著偽裝成侍衛的馬三寶,以及薛氏兄弟趕往了長安城。

下了九道宮,出了九龍潭山,入眼的就是一片金黃。

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描繪的場景,完完整整的展現在了李元吉面前。

小麥覆隴,金燦燦的一大片,曉風吹拂,蕩起一層層的麥浪。

農家的漢子頭頂上裹著汗巾,手握著鐮刀,在一刀一刀的收割麥子。

家中的婦人姑子,一個個挎著籃子,在田間地頭送吃的送漿水,小孩們三三兩兩的跟隨在農家漢子身後,撿拾著掉落的麥穗。

一切就像是一副祥和的畫卷,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兩眼。

薛萬徹是個徹頭徹尾的莽漢,雖然讀過書,但不算是文化人,所以面對此情此景,毫不猶豫的來了一句。

“這關中人收麥子沒啥可看的,還是幽州人收麥子有看頭。幽州人收麥子的時候,草原人就來搶,幽州人得一邊收麥子,一邊跟草原人打仗,那才有看頭呢。”

薛萬述聽到弟弟這翻蠢話,惡狠狠的瞪了弟弟一眼。

誰家收麥子是奔著有看頭去的?

那都是奔著糧食去的。

誰家收麥子不希望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

幽州人身處邊陲,周邊全是不事生產的異族,異族們不種莊稼,但又想借著莊稼活命,所以隔三岔五的來搶,夏收和秋收的事情搶的更兇。

幽州人是沒辦法,才會一邊收麥子,一邊抵禦草原人。

如果幽州人有得選的話,幽州人肯定會選擇像是關中人一樣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收麥子。

薛萬述覺得自己把弟弟保護的太好了,以至於弟弟都不能體會民間疾苦了,居然會說出這種蠢話。

所以他決定了,等到這段時間過去了,就好好的帶著弟弟們去體會一遍民間疾苦。

李元吉假裝沒有聽到薛萬徹所說的話,也沒有像是薛萬述一樣去斥責薛萬徹,薛萬徹之所以在看到了農人們忙碌的場景以後,生出這種感慨,這跟他所處的階級有關。

薛萬徹出身於世家大戶,世代官宦,他根本沒過過苦日子,也沒有像是農人一樣忙碌過,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收麥子,對農人而言意味著什麽。

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的人,去體會在田間地頭苦苦勞作的農人們的苦楚。

你也不能指望一個在戰場上殺人如麻的殺才,去憐惜一群在溫飽線上掙紮的人的生命。

或許在他眼裏,人再窮也不至於因為少收一點糧食而餓死,人再苦也沒有他跟敵人浴血鏖戰苦。

這就跟後世的許多專家一樣,覺得底層的人再窮,最不起碼也有幾套房,幾輛車,沒錢沒工作的時候,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創收,可以出去開車創收。

這不是人家愚昧,而是人家所處的層次太高了,所接觸到的最窮的人,家裏最不起碼也有幾套房、幾輛車。

所以人家給出創收建議的時候,自然是以身邊最窮的人做參考。

這就跟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一樣。

不是晉惠帝愚昧,而是他身邊最窮的人都吃的上肉糜,你讓他給百姓們提出一個活命的建議,他自然是讓百姓們吃肉糜。

這跟他的智慧高低沒有關系,純粹是認知上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