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世家之害遠勝兵災(第2/3頁)

在這種情況下,鄭氏依然能擁有良田百萬,糧食百萬石,錢財八百多萬貫,可見鄭氏的底蘊有多深厚,斂財的手段有多高。

鄭氏一家尚且如此,那其他各家呢?

一個個在朝廷需要錢糧的時候,摳摳搜搜的一石糧食也不願意拿出來,即便是朝廷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去換,也摳摳搜搜的拿出幾萬石,或者十幾萬石糧食來應付朝廷。

在眼皮底下災民遍地的時候,更是不肯拿出一粒糧食來賑濟災民,讓災民活命。

其他各家暫且不說,就說鄭氏。

在劉黑闥禍亂河北道的時候,從河北道逃出來的難民,絕大多數都盤踞在鄭氏所在的都畿道,而鄭氏在此期間,除了拿出了十數萬石糧食為族中旁系的子弟換取了一個官爵外,再也沒有拿出半粒糧食。

由此可見,世家豪門之惡,到底有多惡。

世家豪門為富不仁,到底有多不仁。

有一句話怎麽說來著?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

這句話用在世家豪門身上,同樣適合。

有人或許會說,世家豪門中也有好人,這句話不適合。

那你就錯了。

難道車行、船行、腳行、牙行裏面就沒好人了嗎?

也有。

那為什麽要說他們無罪也該殺呢?

因為裏面藏的汙垢太多了,即便是沒有沾染上汙垢,也見證過汙垢的出現。

不舉不報不清理,反而跟滿身汙垢的人待在一起,那被株連的時候也沒辦法幸免。

世家豪門也是一樣。

世家豪門本來就是由利益爭鬥、權力爭鬥中的勝利者所建的,根子都不一定幹凈,在他們建立起來以後,為了維護超人一等的地位,會變得更不幹凈。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裏面的幹凈人,也會遇到、看到很多不幹凈的事情。

即便是沒有參與,也在享受這種不幹凈帶來的好處。

所以刀斧加身的時候,沒有一個是被冤枉的。

是,你是沒做錯事,但你享受著別人做錯事帶來的便利,以及贓款,那你就得跟別人一起承受被清算時候的代價。

鄭氏的為富不仁,鄭氏的惡,讓李元吉更加堅定了清除世家豪門的信念。

李元吉提起筆,在李神通所遞上來的奏疏上刷刷刷的畫了幾筆,將糧食和錢財的數額分別降低了五十萬石和一百萬貫,然後讓趙成雍重新給李神通送回去。

這降低的五十萬石和一百萬貫,就是允許李神通一行貪的數額。

軍方一大幫子大佬出動,眼看著世家豪門都在鄭氏的屍體上大快朵頤,不讓他們貪,他們是會有怨氣的。

所以必須分撥出一些數額,讓他們去貪。

至於李神通在報上來這個數字之前,有沒有再拔一層皮,那就不好去計較了。

不用查,也不用問,就當沒有。

查了,問了,反而對誰都不好。

雖說從鄭氏抄沒的一切,最後都沒入了國庫,他又拿不到一分一文,但在李神通等人眼裏,這些錢糧、奇珍異寶等物,都等於是入了他的口袋了。

他吃了大頭,如果不讓李神通等人吃一點的話,那李神通等人能願意?

下次再查抄其他家的時候,人家會主動出手,先吃一大口,然後再報上來。

所以不如裝作什麽也不知道,什麽也沒有。

在批示完了李神通的奏疏以後,李元吉又看起了李孝恭遞回來的密信。

李孝恭已經找到了下一家要清除的對象。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如今可以說是位列所有世家豪門的第一等,因為博陵崔氏光是在博陵就足足分了六房之多,更別提還有其他幾個在博陵外的房系。

其氏族的龐大程度,遠超鄭氏,說比鄭氏大一倍也不為過。

博陵崔氏如今的家主叫崔民幹,李淵兵臨長安的時候就倒向了李淵,被封為了相府主簿,武德元年遷為黃門侍郎,後隨李神通安撫山東,爵封博陵郡侯。

博陵崔氏下一代的扛鼎人物叫崔仁師,如今在史館中出任記室,跟虞世南等人在編撰魏書,歷史上官至宰相,也是博陵崔氏在大唐的第一位宰相。

而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一樣,在大唐歷史上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宰相。

由此可見博陵崔氏底蘊和實力的雄厚。

李孝恭之所以盯上了博陵崔氏,除了因為博陵崔氏的人在他們清理鄭氏家產的時候,瘋狂的侵吞鄭氏的家產,讓他們看的不順眼外,更重要的是,博陵崔氏在朝廷上沒什麽一言九鼎的人物,官爵最高的崔民幹,因為在武德二年跟李神通安撫山東的時候,出了茬子,得罪了李神通,後來就一直不被重用,如今掛著個黃門侍郎的官職在家裏蹲著,下一代的扛鼎人物如今也只是個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