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炮術(第2/2頁)

所謂銃規,其實就是一個四分之一圓稍多一些的量角器,圓心處設有垂線。上面分為十六格和三十二格。每大格約為後世3.75度,每小格約為後世1.875度,用來測量和調整火炮的射角。

而銃尺則是用來測量火炮用藥量的,上面依次分為鉛、鐵、石三種炮彈用藥的刻度。

張順嫌棄銃尺麻煩,直接決定今後火炮皆用油紙包裹定量藥包。作戰之時,裝填手只需根據命令,把相應藥包裝入火炮即可。

然後再有炮手用燒紅的鐵鉤刺破進行點火,自然一切無虞。

除卻以上技術以外,剩下的便是釋放火炮的規程,倒也簡單。張順直接寫道:

一、測遠,二、裝填,三、測角定炮口俯仰,四點火,炮長觀察射擊效果。

五、復位,六、濕刷濕潤炮膛,七、勾子勾出殘留,八、幹刷清理水漬,九、裝填,十、調整炮口。一共十個步驟,其余釋放過程。

來回循環便是。

射擊之時,由旗長選擇炮兵陣地,炮長負責觀測、測定炮口和下令。其余炮兵依照操作規程和炮長命令進行行事。

經過張順初步試驗以後發現,炮兵經過這般訓練以後,火炮的射速要比以前快上一倍以上,並且準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