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經濟戰

等到王清之辭別了張順以後,張順哪裏還坐得住?他連忙前往張慎言住處。

張慎言正在屋裏忙的焦頭爛額,給麾下文吏逐個分配工作,檢查各處工作進度情況。

見張順親自前來,心知必有要事。他連忙三言兩語,簡單處理了緊急之事,余則打發出去,讓他們明天再來。

遂後,張慎言便要走上來見禮,卻被張順一把抓住了。他笑道:“事出緊急,少不得打擾張公了。且免了些許繁文縟節,隨我過來。”

張慎言將信將疑,隨即便跟著張順三拐兩拐,拐到了紅娘子住處。

箭兒正在門外守著,見了張順和張慎言等人前來,連忙施了一禮,跑進去匯報去了。

自從其他義軍首領“闖王”“闖將”“八大王”和“活曹操”幾人趕來洛陽城以後,紅娘子為了防止被人認出,早已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凡有事兒盡量讓下人前去處理。

張順如今身邊雖然沒了人兒,只是忙於工作,來她房裏卻也少了。如此一來,她倒清閑了許多。

如今她已經懷孕六七個月了,身體頗為疲憊,正躺在床上養胎。她聽聞箭兒跑了,匯報道:“當家的和張老爺子聯袂前來,還請夫人起身一見。”

紅娘子一聽,亦只是大事兒。連忙稍作整理,起身迎了出去。

張順一見紅娘子出來,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趕了過去,一把扶住責怪道:“又不是外人,瞎折騰什麽?我只道你身體多有不便,讓箭兒給你通個信罷了,怎生還計較這些繁文縟節?”

紅娘子聞言心裏高興,抿嘴一笑,便把他們兩人迎了進去,讓箭兒上了茶水。

這時候,張慎言從迫不及待的問道:“不知主公何事兒?竟如此鄭重其事。”

張順端起茶水吸溜了一口,這才笑道:“莫急,我卻是有一事請兩位幫我參詳參詳!”

“說來張某孤陋寡聞,我方得知原來九邊重鎮,竟然以餉銀為主,其余糧食多出自其屯田。不足部分,則自行購糧,不知是也不是?”

張慎言和紅娘子萬萬沒想到張順竟然提及此時,一時間倒有些摸不著頭腦。

紅娘子本也是邊地之人,不由笑道:“我是個婦道人家,雖不知詳情,聽其傳聞,大體不差。雖然有什麽‘開中法’,‘民運’之說,基本上也是從內地運來。”

張慎言雖然對此知曉不多,但是身為朝廷命官,對邊軍運轉體系依舊有所了解。

他不要講述道:“開國之初,邊軍糧食主要以軍屯子粒和民運本色為主。若是軍屯、民運不足,則以商人開中納糧補之。及至嘉慶、萬歷年間,制度漸壞,本色轉為折色為主,開中納糧亦轉為開中納銀。邊地銀多糧少,只得自行購買糴糧。”

張順終究是個外行,多次聽人說什麽“本色”、“折色”,不由一頭霧水。他連忙問道:“還請張公細細為我釋之,何為本色?何為折色?又何為開中?”

張慎言這才想起來張順平民出身,對朝廷很多制度不甚了解。他便笑道:“所謂‘本色’,麥米是也。國初征稅,夏秋納麥米,謂之本色。其余草料、布匹等物,亦可以米麥為本,進行折算納之,謂之‘折色’。”

“及至萬歷年間,張太嶽張閣老,哦,就是張居正改革,皆計畝征銀,折辦於官。所謂‘折色’,泰半便指納銀而已。”

“至於開中,其實便是開中法,原本指商人往邊地糧倉輸送糧食若幹,獲鹽一引,故有開中納糧之說。只是後來權貴朝臣以此為獲利之法,多方討要鹽引,致使納糧成空。”

“後來朝廷便幹脆買賣鹽引,再將所得之銀充作邊鎮軍餉,故謂之開中納銀。至於糴米,便是購買糧食之謂也。”

張順這才明白明朝邊鎮到底是如何運作,他不由笑道:“勞煩張公了,張某謹受教!”

“只是之前張公曾言,大旱之後必有蝗災,此事屬實否?”

張慎言見張順剛剛談完邊軍軍糧之事,又左顧而言他,不知何意。他只好繼續應道:“老臣親身經歷,更有故老相傳,斷然不會有錯!”

“好!”張順不由笑道,“前番我得聞呂維祺言道,大運河一年從江南往京師輸糧,不過四百萬石。假設邊軍兵額有五十萬……”

張順剛說到這裏,張慎言不由打斷道:“國初,九邊軍額有八十五萬之多,至今恐怕已不足六十萬矣。”

“好吧,就以六十萬計算。”張順從善如流,既然有大致數字,他也就不用自己估算數據了,“就按邊軍缺糧一半,每年亦需要購糧一百二十萬石。”

“如今年景不好,天災不斷,多地多有災荒之虞。且不說陜西之地連年災荒,民不聊生。那山西去歲被義軍、官兵來回蹂躪,一時半會兒不復當年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