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經濟戰(第2/2頁)

“河南之地,今年不但遭遇兵災,更是全省大旱。若是明年蝗災再起,莫說邊軍糧草,我恐怕易子而食亦在不遠。如此一來,整個北方,只能依靠山東、北直隸糧食支撐。”

“而那北直隸和山東之糧,支撐京師尚且不足,明年尚需從江南輸糧四百萬石,又如何有余糧與他?”

“更兼蒙古、金國本就糧食不足,多從邊地走私糧食,以免饑荒。若是整個北方突然缺糧百萬石,那麽後果將會如何?”

張慎言和紅娘子聞言不由瞪圓了眼睛,好半晌說不出話來。張順這一通分析看似簡單,實則從大數據出發,將大明整個北方的糧食缺口估算了個遍。

這套手法,本就是後世進入信息社會以後,網友論壇吹水常用手法,被張順學了個十足。

而古代由於信息落後,類似這種大數據分析的手段,只存在於少數高層人手中。

哪怕張慎言、紅娘子這般的人物,又哪裏想得到這個呢?

簡直如同高屋建瓴一般,從頭到腳把北方將要缺糧的情形分析個明明白白。

張慎言和紅娘子到這時哪裏還不明白張順的打算?他竟然要利用這才炒糧之機,玩起來“囤積居奇”的把戲,從真刀真槍的軍事戰,轉變成刀光劍影的“經濟戰”、糧食戰。

任憑你邊軍、蒙古還是女真,刀槍如何鋒利,弓馬如何嫻熟,武藝如何高強,沒了一日三餐,任你鐵打的漢子,也只能軟趴趴的乖乖趴在地上喊我“爺爺”!

其實真實情況比張順想象的還要嚴峻。僅僅七八月份清軍劫掠宣府、大同和山西,就掠走了不少糧食、畜牧,更是對當地農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