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摻沙子”(第2/2頁)

“陜西大小鹽池及花馬池、漳縣、西和等處皆產食鹽,明廷遂於靈州千戶所設立靈州課鹽司,專職榷鹽。”

“每年計課鹽六萬二千五百引,每引課銀三錢五分,準照鹽六石,計獲銀兩萬一千八百七十五兩,作為各邊軍官貼助買馬專項支用。”

“如今延綏諸鎮缺餉乏馬,臣請舜王復開納銀中鹽之法,以復往日之盛。”

張順聞言一愣,頓時反應了過來,這特麽不就是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嗎,這個我熟。

他不由問道:“以往這幾處食都是鹽銷往何處?”

“大致在慶陽、平涼、延安、西安、鳳翔及漢中一帶。”盧象升沉吟了一下匯報道。

哦?這裏都是陜西主要人口集聚區啊!

張順不由沉吟道:“也不知每人每人食鹽多少?放鹽六萬兩千五百引是多是少?”

“大口歲食鹽十二斤,小口半之!”盧象升不由接口道。

“人均食鹽九斤?”張順聞言一愣,不由計算道,“年放鹽六萬二千五百引,每引二百斤……”

“舜王,陜西之鹽每引準六石,七百二十斤!”盧象升連忙解釋道,“此乃昔年名臣楊一清治陜舊制。”

“楊一清離職,陜西遂改為每引準三百斤,商人無利可圖,鹽法遂壞。”

“好,那暫且按每引七百二十斤計算,合計四千五百萬斤。”張順不由念叨道,“每人每年食鹽九斤,那麽足夠五百萬人之用。”

“不對啊,整個陜西才三十九萬戶,丁口四百萬,這鹽還能賣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