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縱深進攻戰術(第2/2頁)

而前鋒曹文詔部擔任拔除任務的則是以義軍“黃金炮”、“野戰炮”為主體的機動炮兵。

故而義軍的進攻節奏就是一點突破,然後機動力量蜂擁而上,若是遇到難啃的敵軍,這留給後續機動較慢的野戰炮兵力量。

若是後續機動炮兵無法攻克,則交付給張順所率領“機動集團”和“拔除集團”解決。

如果張順所率力量依舊無法短時間拔除敵人據點,甚至可以利用義軍兵多將廣的優勢,圍而不打,等待戰局已定以後,再作計較。

而如今的蒲州城正是義軍當初預想的“釘子戶”,一時間不能驟拔,故而讓孫守法部圍困起來,等待張順主力到達以後,再作計較。

當然,張順並不會讓他們等待太久。

就在孫守法部攻克蒲坂津的同時,張順也早登上了船,從西安城順水而下,經三河口進入黃河。

此時此刻,張順正站在船頭對身邊的宋獻策、孫傳庭賣弄道:“大縱深作戰和閃電戰完全不同。”

“後者精兵銳卒,隱而不發,伺機而起,暴起發難,猶如閃電,故而稱之為‘閃電戰’。”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待其師老兵疲,早晚為敵所擒,此小國之策也!”

“而我大縱深,縱橫數百裏,一旦敵不能禦,則會被我撕開防線,直入敵境數百裏,孰能禦之者?”

那張順侃侃而談,對宋獻策來說倒也沒有什麽,反倒是那孫傳庭聽得渾身戰栗、悚然而驚。

他作為前任山西巡撫,本來就制定了防禦義軍的詳細計劃。

然而如今聽得張順的作戰計劃,才發覺自己當初的設想的堅固防線,簡直如同紙糊的一般。

這時代有很多將領的思維還停留在點對點作戰方面,如果更進一步,學會迂回包抄、展開戰線攻防,已經是名將之資。

如果再進一步,考慮到前線、二線和後方,那往往是一兩代人用血淚摸索出來的成果。

然而這些,在如今的張順面前通通沒有任何作用。

只要戰線寬度足夠,他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理論多點突破,然後生生撕開戰線,讓你完全來不及布置下一道防線。

一瞬間,孫傳庭突然發覺了張順的可怕。

他一直以為,義軍兵分三路,是為了減輕張順的指揮壓力。

畢竟自古以來,能指揮十萬兵馬作戰者已經頗為罕見,不意“舜王”居然從指揮數萬人馬直接一躍而起,開始指揮二十萬大軍作戰。

沒錯,孫傳庭這才意識到南路軍洪承疇部其實也納入張順指揮之下。

這場戰役從開始就是“大縱深”,第一次戰役開始於開封府,第二次戰役卻開始於懷慶府,而第三次戰役則開始於河東。

三場戰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為的就是發揮義軍人數優勢,從幾百裏寬廣的戰線上發起了相互聯系的戰役。

開封戰役是為了調動明軍,給懷慶府戰役創造條件;

而懷慶府戰役也是為了調動明軍,給河東戰役創造條件。

而這三場戰役除了為其他戰役創造條件以外,它本身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總之一句話,從開封府到懷慶府,再到風陵渡、蒲坂津和禹門渡,這一千余裏的戰場上,從很多人眼中它分別是三場戰爭,其實它依舊是一場戰爭。

並且這僅僅是一場戰爭的起始,它後續究竟還要拓寬多少戰場寬度,還要突擊多少戰場深度,孫傳庭不敢想,也不能想。

天降此人,或許這大明真是到了該亡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