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海禁之議(第2/2頁)

那吳延忠說到這裏,不由停了下來,偷偷是看了張順一眼。

“本王曉得,你繼續!”張順明白他的心思,不由點了點頭道。

這吳延忠雖然說的吞吞吐吐,但是作為後世來客的張順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從登萊、天津至遼東、東江、朝鮮乃至日本,是北方的一條海上貿易航線。

這條航行可能比不上南洋航行潛力遠大,但是他終究是一條貿易航線,其中利潤依舊十分豐厚。

那吳延忠見張順“不懂裝懂”,不由大喜,連忙繼續道:“昔日明廷用兵數十萬,耗餉數千萬,不能滅韃虜者,蓋由此線相通也。”

“殿下若是有心,可使罪人專管此事,讓其片帆不得入海,保證不出一年半載,韃虜解甲倒戈,以禮來降!”

“嗯?”張順正聽的津津有味,怎麽也沒想到這廝突然話鋒一轉,由貿易轉到海禁上去了。

原來這吳延忠身為山陰吳氏的代表人,常年參與這一條航行的貿易,獲利頗巨,他當然不肯把這條航行讓出來。

但是如今義軍兵鋒極盛,無論登萊、東江還是遼東都岌岌可危,將要或者已經納入到義軍麾下。

所以他這才拿陳洪範作為投名狀,前來拜見張順,試圖繼續掌控這一條貿易線。

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欺負“土包子”、“泥腿子”張順不懂貿易,鼓吹以海禁。

海禁者,禁人而不禁己耳!

只要海禁一出,朝廷不得征稅,其他競爭對手不得入海,他們山陰吳氏便能徹底壟斷這一條貿易路線。

“海禁?為何要海禁?”張順不由笑了,“本王聽聞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今有這一條貿易航線,正是大力發展之際,如何談海禁耶?”

糟了!

吳延忠聽了張順這話,頓時臉色大變:這是碰到懂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