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討逆檄文(第2/2頁)

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張順此檄文一下,且不說別處如何,但說這京師之地,無不嘩然。

你道為何?

原來張順“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明臣,實為明賊,未免人心不服,居心叵測。

其中內閣次輔張至發、戶部尚書侯洵和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黃道周一幹人等,莫不心懷叵測,歹勢而發。

前幾日,只因“正旦朝賀禮”之時,若非孔貞運親眼所見,朱常洵果然病重,這幾人都要鬧出一番動靜來。

然而,誰曾想眾人盼星星盼月亮,結果卻盼出來一個楊嗣昌來。

這楊嗣昌竟然公然悍然殺死具有極高繼承順位的朱由崧,其跋扈狠辣更勝“舜王”三分。

如此以來,原本堅定反對張順的一幹人舊臣,頓時就猶豫了起來。

“嗚呼,悲哉!”張至發忍不住仰天長嘆道,“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我大漢養士三百載,怎生凈是董卓、袁紹、袁術、曹操之流,竟連一個劉玄德也無耶!”

而就在天下群議紛紛之際,身為當事人的楊嗣昌如今也正在遭受東林黨魁首錢謙益的抨擊:

“文弱,你這是何意?那福王世子雖有僭越之過,奈何仍為天潢貴胄,豈可虐殺耶?如此行徑,與董卓曹操何異?”

“牧齋何其愚耶?”楊嗣昌聞言不由恨鐵不成鋼道,“今不殺之,陛下何以正,天下何以安?”

“若放其離去,僅憑世子二字,便能與我分庭抗禮;今若擒之,天下藉此討我,又當如何?”

“這……”錢謙益聽到這裏,頓時也不由懊悔起來。

於情於理,這朱由崧都是朱常洵一下第一順位繼承人。

如今楊嗣昌為了和東林黨合作,放棄了“福王”朱由崧,選擇了“潞王”朱常淓,那麽無論怎麽選擇,都會面臨同樣的法理問題。

想到此處,錢謙益也忍不住仰天長嘆道:“葉向高、孫慎行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