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傳國璽

話說張順既已受璽,接受朱常洵及閣臣朝拜。

但這並不是登基大典的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

登基大典的第一步是祭祀天地宗社。

天即皇天上帝,亦即昊天上帝,祭祀地在天壇;地即皇帝祇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土神,祭祀地在地壇。

宗即宗廟也,祭祀地在太廟。

初,經過宋獻策建議,將原來的明朝諸帝移出,將張順先祖移入。

然後,慎終追遠,極其不要臉的以黃帝為太祖,以舜帝為高祖,又往上追封三代,皆移入祭祀。

那張順本是穿越而來,對此倒也也不甚在意。

既然自個是炎黃子孫,那以黃帝為太祖,想必也不算認錯了祖宗。

至於社,即社稷,亦即“土地之主”和“五谷之長”,故而又被人稱之為“土谷之神”,以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祭祀地在社稷壇。

由於昊天上帝和皇地袛神在傳統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哪怕身著華麗的袞冕,亦不足祭祀之。

故而張順只得折回養心殿,又換上了一身質樸的大袞冕。

《禮記》:“禮有以文為貴者”,亦“有以素為貴者”;“有以多為貴者”,亦“有以少為貴者”。

前者的代表就是袞冕,而後者的代表就是大袞冕。

相對於繁瑣華貴的袞冕而言,大袞冕采用黑羔羊皮制成,“以象天色之玄”,而且“冕無旒、衣無章”。

用這種返璞歸真的設計,以表達對皇天後土的“報本反始”之心。

祭天禮儀大致包括迎神奏樂、燔柴、行禮、奠玉帛、進俎、初獻、飲福受胙、撤豆、送神、去燎所、望燎十一項,步驟極其繁瑣。

只過了一會兒,張順就熱的滿頭大汗。

原來按照正常情況,祭祀天地這種典禮都在冬至舉行,天氣較為寒冷。

但是,時值初秋,“秋老虎”尚未遠離,張順身披“黑羔裘”,自然是熱得不行。

不過禮制如此,他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行到底。

好在祭祀天地需要這般,祭祀宗社就可用換回袞冕,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那天壇在城南,地壇在城北。

好容易祭祀完皇天上帝,天色剛微微亮,張順連忙催促著眾人前往城北,祭祀皇地袛神。

眾人剛要動身,就在這時,突然有人跑到宋獻策跟前耳語了幾句。

那宋獻策眼睛一亮,連忙撲到張順面前,大聲高呼道:“陛下,祥瑞,天降祥瑞啊!”

“何來祥瑞?”張順聞言連忙擡頭看了看天空,只見蒙蒙的天空萬裏無雲,七八點殘星點綴其上,卻是無一絲異象。

“方才趙魚頭乘快馬自洛陽而來,言說兩個月前,孟津河水忽然清澈見底,眾皆疑之。”宋獻策連忙大聲道。

“俄而有漁人於洛河網中金色鯉魚一條,長約五尺,重達百斤,疑似為龍。那漁人不意大喜,連忙喊來左右親鄰幫忙。”

“不意那鯉魚力氣極大,未幾,竟掙破漁網而去。”

“待到那漁人上岸,遍查漁網,只見一物掛在網上。洗凈一看,竟是一方玉璽,遂售賣於市。”

“趙魚頭見而購之,只見上面刻著鳥蟲,不明所以。遂使人視之,乃‘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是也!”

“啊?這是傳國玉璽啊!”眾人聞言一愣,不由紛紛交頭接耳道。

“傳國璽?”張順聽到這裏,不由半眯著眼盯著宋獻策問道,“果真如此?”

“這……趙魚頭已經趕到,陛下召來一問便知!”宋獻策頓時腦門冒汗,連忙回答道。

“好,宣趙魚頭覲見!”張順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道。

“宣趙魚頭覲見!”隨著張順詔令一下,頓時早有太監高聲傳召道。

“草民趙魚頭,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不多時,一個顫巍巍的老者來到了張順面前,伏在地上三叩九拜道。

“平身!”張順看著愈發蒼老、愈發卑微的趙魚頭,一時間不由感慨萬千。

當初那一個精神矍鑠、暢談古今的老先生,如今卻和一個普通人一般,匍匐在自己的腳下。

難怪自古以來,帝王都“道寡稱孤”,果然是高處不勝寒呐!

就在張順打量趙魚頭之際,卻不知伏在地上的趙魚頭同樣是心緒百轉千回。

當初和自己堪堪而談的那個年輕人,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如同天命加身一般,由一介布衣榮登九五之尊。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那趙魚頭聞言並沒有起身,反倒膝行向前道,“草民自得了這一方印璽以後,倍道兼行,用了半個月功夫趕到了京師。”

“不意適逢陛下登基,實在是天命所歸。”

“還請陛下收下這一方印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