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虞

話說張順既祀天地宗社,遂折回乾清宮,又換回了那一身華麗的袞冕,端坐在龍椅之上。

張慎言攜百官,於下面三叩九拜,三呼萬歲,至此徹底定下君臣之份。

張順遂下詔書,改國號為大虞,年號統天,以李三娘為皇後,以紅娘子為皇貴妃,以馬英娘、李香、高桂英和王奇瑛四女為貴妃。

其余諸女,各冊封妃嬪不等,不在細表。

原來當初,群臣議國號有虞、陳、熊、虍若幹種,張順選擇了半晌,最終選擇了一個虞字。

一則,虞即騶虞,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

二則,虞夏商周,虞乃王朝開端。

古語雲:君以此興,必以此亡。他深知自此以後,王朝恐怕將會徹底終結,這將會是最後一個國號。

三則,有虞氏乃舜帝的國號,他每以舜帝自比,也應當選擇類似的國號。

至於年號,更是五花八門,又擬永昌者,有擬順治者,亦有擬承乾者,一時間議者紛紛。

前者雖號永昌,但是歷史上使用這個年號的沒有一個能長治久安的。

中者與張順名諱犯沖,直接棄之不用。

後面一個承乾,除了像個人名以外,沒有什麽不妥得了。

本來張順已經選定了這一個,不意有一天他誦讀《易經》,正好看到這麽一句話:“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不由眼睛一亮。

這句話如果以“乾元”為主語,那麽被大明“始終”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以“統天”為主語,也可以理解為把“大明始終”,也不是說不過去。

並且,相對於承乾這種老生常談的年號,顯然統天就霸氣多了。

一念之差,張順朱筆一揮,遂定下以統天為年號。

既已遍封後宮,張順又下旨冊封功臣勛貴及死戰之士。

敕封原弘光帝朱常洵為大明王,原崇禎太子朱慈烺為小明王。

由於小明王朱慈烺自義軍入京以後,“不見蹤影”,張順又下旨搜尋,以便早日受命。

敕封李自成為寧親王,耿仲明為懷順郡王,葉廷桂為鎮朔郡王、張維世為鎮代郡王、代善為平東親王、索倫部首領博穆博果爾為索倫汗,下轄六個千戶;科爾沁左翼滿珠習禮為親王,吳克善、洪果兒為郡王;科爾沁右翼巴達禮為郡王,若再加上大小明王,攏共一十二王。

敕封張慎言為輔國公,以彰其治理輔助之功。

封陳長梃為征西將軍,晉鎮西公;封蕭擒虎為征南將軍,晉鎮南公;封盧象升為征北將軍,晉鎮北公;封張三百為征東將軍,晉鎮東公。

敕封祖大壽為衛國公、大同總兵王世仁為鎮朔公、宣府總兵李國樑為鎮代公,副總兵楊國柱為歸義公。以上為開國九公爵。

遂後,宋獻策以說降定策功,冊封武侯,名列諸侯第一。

呂維祺以歸順功,冊封為弼侯,名列諸侯第二。

洪承疇以分師之功,封智侯,名列諸侯第三。

曹文詔以鎮守地方並殺阿濟格之功,封威侯,名列諸侯第四。

李定國(張如靖)破尚可喜,斬孔有德,封忠侯,名列諸侯第五。

張鳳儀以決戰奇襲之功,封鳳侯,名列諸侯第六。

黃得功以奪取遼陽之功,封剛侯,名列諸侯第七。

張胖子以奪取登州之功,封烈侯,名列諸侯第八。

姜襄,以殺喇瑪金州之功,封翼侯,名列諸侯第九。

李過以血戰黑石嶺之功,封毅侯,名列諸侯第十。

曹變蛟以破開封功,封壯侯,名列諸侯第十一。

劉成以殺山西巡撫宋統殷之功,封肅侯,名列諸侯第十二。

李信以從征分領之功,封平侯,名列諸侯第十三。

悟空以護衛功,封美侯,名列諸侯第十四。

王錦衣以救駕護衛之功,封安侯,名列諸侯第十五。

以上為開國一十五侯。

其他白廣恩、賀人龍、張大受、李牟、耿繼茂、王清之等亦得封侯,然而卻無名號,終不如以上一十五人貴重。

其他陳金鬥被封誠義伯,劉應貴封忠義伯,趙鯉子封武功伯,名列諸伯三甲,其余孫傳庭、丁啟睿、汪喬年、吳阿衡等亦得以封伯。

前後共封王一十二,公爵九,侯爵二十七人,伯爵五十三人。其他衛指揮使、千戶不可勝數也。

除卻諸多文臣武將以外,張順又封賞自孟津起兵者,不論官職高低,白銀各五百兩;隨其奪去洛陽者,白銀各百兩;隨其參與西安之戰者,白銀各三十兩;隨其參與逐鹿大戰者,白銀各十兩。

又計算前功,各有賞賜不一。攏共計算下來,耗費白銀二百七十余萬兩,糧食百萬石,布帛十余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