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的見面(第3/4頁)

分別於統天二年春夏二季,先後大虞被擊破。

其中桂王朱由榔被鄭芝鳳救出,盤旋在福建沿海一帶。蜀王朱至澍則在在樊一衡的護衛下,逃往雲貴。

統天二年夏,荷蘭殖民者上書,謙言卑辭,提議和大虞同時出兵討伐“海寇”鄭芝鳳,被張順嚴詞拒絕,荷蘭人開始頻繁襲擊大虞的商船。

統天二年九月十三日,蕭擒虎遣曹變蛟殺入福建,鄭芝鳳不得已逃往海上。

於是,雙方矛盾激化,鄭芝鳳帶領水師萬余人企圖奪取台灣,不幸戰敗,鄭芝鳳遂為荷蘭人所殺。

鄭芝鳳既死,其余部或降或散,張鏡心獨木難支,遂於當年十一月七日為曹變蛟所殺,朱由榔被擒,送往京師。

統天二年臘月三日,張順決定擊敗荷蘭人,獨占對日貿易,雖派遣趙鯉子前往福建整備水師,準備協助曹變蛟渡海。

著蕭擒虎率兵西進,與陳長梃合攻雲貴。

雲貴既下,朱至澍逃往緬甸。

張順下旨斥責緬甸之罪,著蕭擒虎整備兵馬,準備征緬。

緬王大懼,雖上降表,遣使將蜀王朱至澍奉上,天下遂定。

統天三年三月六日,趙鯉子率領戰船二百艘,渡海進攻台灣。

雙方還是在海上遭遇,五艘“封舟號”發揮了強大的火力作用,徹底擊敗了荷蘭海軍,進而占據澎湖列島。

遂後,趙鯉子請來曹變蛟部一起合力攻下台灣。

在這場戰爭中,鄭芝龍之戰鄭森因為表現出色,被張順任命為海上遊擊將軍,並賜名“成功”。

台灣既下,張順遣孫可望率水師前往日本,要求“獨占貿易”。

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不敢不從,遂下令驅逐荷蘭商人,由中國獨占對外貿易。

日本既復,張順遂下旨日本、朝鮮、安南、暹羅、緬甸、琉球等國朝貢、稱藩、遣使及受賜。

諸國皆從,獨日本國只肯朝貢,不肯稱藩、遣使及受賜。

彼時國內天災此起彼伏,張順且按捺下怒火不表,只是下達“墾殖令”,招徠北方四省流民前往遼東墾殖。

凡三載,遼東農業盡復,糧食滿倉。

於是,張順這才遣鎮東公、征東將軍張三百為征夷大將軍,趙鯉子為副,調建州、科爾沁、朝鮮及琉球兵馬征討日本國。

日本國水師孱弱,不久便全軍覆滅。

德川家光大恐,連忙下旨禁止與大虞貿易,準許與西班牙、荷蘭人貿易,以期得到二者的支持。

不意,這西班牙、荷蘭兩國驚恐大虞的強大,只敢偷偷走私,不敢公開支持日本國,日本國遂被大虞攻破了九州。

待到身經百戰的建州女真、科爾沁蒙古登陸以後,發揮出極強的戰鬥力,只殺得悍不畏死的日本人屍橫遍野。

彼時,張三百得聞日本本州有石見銀山,遂遣兵奪之。

原本極為反倒的國內勢力,當聽到在日本發現一座銀山之後,頓時也就偃旗息鼓了。

只是戰爭進行了一年多,國內還天災不斷,張順自個倒猶豫了起來。

就在這時,恢復了吉林造船廠的盧象升匯報,言稱於“東海”發現了前往日本的航路。

於是,張順便命盧象升打造船只,征調索倫部走北面夾擊日本。

盧象升準備完畢,征調三千精銳索倫兵,然後沿黑龍江出海,抵達的庫頁島,繼而向南在北海道遇到了被日本欺壓的“蝦夷人”。

在蝦夷人的帶路下,盧象升終於抵達了日本本州北面。

日本人不意神兵天降,早嚇得肝膽俱裂。

德川家光因此也驚懼而死,一說剖腹而死,其子德川家綱遂攜新任後西天皇出降。

待到德川家綱及後西天皇被解押到京,張順歷數其僭越之罪,殺其天皇,滅其道統,削德川家綱幕府將軍之位。

彼時有禦史彈劾張三百跋扈,又濫殺無辜,多造殺孽,又擁兵自重,有自立之心。

張順不由笑道:“自元以來,日本國不服王化久矣。今張三百既滅其國,功莫大焉。”

“非大將軍不足酬其功,安用自立為?”

遂割日本本州北面與蝦夷,冊封為蝦國,遙封張平安於此,析千戶以為盧象升食邑;以張三百為征夷大將軍,治日本國。

日本既下,天下大恐,紛紛遣使上表,不敢有所違逆。

既得其利,時人聞呂宋亦有“金山銀山”,不由紛紛鼓噪再取呂宋。

西班牙大懼,遂上表請和。張順力排眾議,允之。

統天十年,魏文魁早已經死去多年,伽利略亦已經身故,其弟子薛鳳祚繼其志,終於獨自發現了“開普勒三大定律”並制定出了極為精準的歷法,張順賜名為《統天歷》。

統天十五年,張道浚、韓霖終於在伽利略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發明出來了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