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封侯(第4/5頁)

至於朱高熾,朱高燧偷偷地瞥了太子一眼,他的目光微微有些熾熱。

太子的身體孱弱,望之不似人君,可他卻因為生得早,便可以做太子,將來他是君,我是臣,仰人鼻息,實在有些不甘。

只是這些情緒,朱高燧隱藏得很好的。

酒宴散去的時候,也不知是張安世說錯了什麽,反正朱棣罵罵咧咧:“滾,滾出去,混賬東西。”

張安世幾個,便逃之夭夭。

朱高熾兄弟二人,也告辭而出。

出了殿,朱高燧便看著朱高熾道:“皇兄,父皇似乎對經略安南,有很大的興趣。”

朱高熾道:“父皇是對商行有興趣。”

商行……

朱高燧不解道:“這是何故?”

朱高熾沒有隱瞞他:“商行能掙銀子。”

朱高燧眼前一亮:“掙銀子?父皇乃是天子,富有四海,也在乎掙銀子嗎?”

朱高熾道:“子不言父過,你就不要再問了。”

朱高燧卻好像一下子,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一般。

他興沖沖地出了宮,回到了趙王府的時候,立即道:“叫崔克吉這奴婢來。”

崔克吉,乃是朝鮮國進貢的宦官,一聽趙王召喚,連忙進入了趙王府的大殿,在朱高燧跟前拜倒道:“奴婢在。”

朱高燧看著他:“告訴本王,怎樣才可以掙銀子?”

崔克吉卻是耷拉著腦袋,不吭聲。

朱高燧頓時大怒:“為何不說話?”

“奴……奴婢若是會掙銀子,也……也不會……閹割了自己……”

朱高燧便忍不住罵道:“沒用的東西,看來……你這樣的奴婢是指望不上了,這大明……誰最有才能呢?嗯……本王還得有一個心腹高士才是。”

說著,陷入了沉思。

……

張安世幾個,東倒西歪地回了大營睡下。

到了次日,朱金一早就趕來了:“伯爺……”

張安世氣咻咻地道:“不要叫伯爺,我現在不是伯爺了。”

朱金大驚,臉色霎時就變了,莫非……除爵了?

他可是和伯爺捆綁在一起,休戚與共的啊。

只見張安世又道:“現在叫侯爺。”

“啊……”朱金一怔,隨即歡喜地道:“恭喜侯爺。”

張安世道:“不要啰嗦,什麽事?”

“安南的章程,定了嗎?”

張安世道:“已經定了,商行遵照此辦理,你記著,這總督府上下的事務,尤其是人員,一定要商行考察,並且選拔,掌握住總督府的人事,是至關緊要的事。”

“是。”朱金慎重地點頭道:“這個小的明白。”

張安世便道:“你還有什麽事?”

朱金道:“倒還真有一事……這幾日運氣不好,這才入夏,天氣卻還未轉暖,總是陰雨綿綿的,松江和蘇州,哪怕是南京城的百姓……實在是慘,今年只怕又要青黃不接了。”

張安世聽罷,倒也聽出了一些味兒來,他細細想來,這些日子,天氣確實有些異常。

張安世皺眉道:“這也影響農時嗎?”

朱金嘆了口氣道:“是的,這耕種本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事,這天氣稍有變幻,就不知有多少人遭殃了。不過……總好過去歲的松江水患,百姓們湊合著,倒也是能過下去。”

張安世道:“可惜……我們現在沒有多少海船了,如若不然,可從安南運一些糧來,若是從陸路運輸,損耗太大了,得不償失。”

張安世認為歷史上明朝失去安南,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徹底地鎖死了海運。

若是當初安南一直在大明的版圖之中,這海運是絕不可能斷的。

因為安南無論對於南京,還是北平,地理位置都過於偏遠。互通有無,加強控制,就必須依賴海運。

可惜歷史上,朱瞻基那敗家玩意,竟是退兵了。

此時,倒是朱金笑著道:“是啊,不過……小人這些日子,也在注意囤糧,咱們先收購一些,等到時候糧食不足了,咱們商行低價放一些出去,穩住米價。”

張安世不由得用怪異的眼神看朱金,道:“你這小子,什麽時候這樣有良心了?”

朱金笑嘻嘻地道:“還不是和伯爺……不,是和侯爺學的,咱們掙的是有銀子的人手中的銀子,可對沒銀子的,總還是要做一些善事,如若不然,實在說不過去。”

張安世點頭,贊賞地看著他道:“這個,你抓緊著辦。對了,還有那聯合錢莊,也一定要盡力鋪開,這也是頭等大事。”

朱金道:“小的一定盡力而為。”

接著,張安世便嘆息道:“哎,我張安世不愧是大善人,每日都憂心天下百姓,陶淵明有一首詞,是否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你看……我與陶淵明就有如此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