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可以說, 程雲珂完全把裏面的利害關系給網友們給掰扯清楚了,生怕他們稍微心軟了下,就被有心之人當“理中客”地利用。

而網友們也不是傻,只是人在面對陌生領域時往往很難避開陷阱和花招, 一旦被人告訴清那些彎彎繞繞, 自是清醒得很快, 登時對這些只想著甩鍋的出版社反感至極。

【還真的是。之前營銷號都在罵編輯, 說出版社也是被拉下水的,我還想著他們挺倒黴的,招到這種員工……原來倒黴的是我:)相信了他們的水軍洗白,我真是個傻子。】

【其實現在什麽不能在網上看?只是我小時候沒有手機, 下意識覺得紙質書比網絡靠譜,也願意花幾十塊去買一本書。但現在看來, 盲目相信紙質行業對我來說或許是個錯誤的決定,以後還是在app上看吧, 方便又便宜。】

【把責任推給編輯, 搞得自己好像很無辜一樣,原來出版社也會有“白蓮花”的說法?大無語。】

眼見在程雲珂的引導下,網友們追究根源, 將矛頭指向那些“毒瘤”出版社,那些始終堅守本心、認真做書的編輯都覺得很爽。

就是要這樣啊。

憑什麽只想糊弄讀者的人可以賺快錢, 他們卻幾乎付不起房租?

但慢慢的,發現網友們有“連坐整個紙質出版業”的趨勢, 他們急了,趕忙出來發聲。

【程雲珂的發言很有道理, 作為編輯人,更是深有感慨一些出版社的不講良心。你們可能不知道, 被程雲珂朋友列出來的這六本書都是業內出了名的黑心出版社,仗著總署這兩年很少下來檢查,也比較流於形式,他們就幹脆賺這種不用心做書的快錢,偏偏每次出新書都有家長踩雷,我們又作為同行不太好說什麽……借著這次順便把其他毒瘤出版社也發出來,大家記得有針對性地避雷,不要一竿子打死orz[毒瘤出版社名單]】

【雖然我們公司也不是專門做社科啥的那麽高大上,比較屈服市場,做網文出版多點,但我也有認真和作者交流劇情、增改內容,校閱更是至少三次,還有約稿、找美工設計封面……太多要忙的。可以說,每本書都是我的心血,我能問心無愧說我對得起自己的編輯身份。希望大家可以買書時多看一下編輯和出版社,就知道買誰的不容易踩雷了,不要直接轉電子書嘛,我還想繼續做出版這行T-T】

【真就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要是出版社真的不想做,編輯可能一次逃過檢查,兩次逃過檢查,還能一逃就是兩年共幾十次?說得我這個做編輯的都想笑了。程雲珂說得對,開除一個涉事編輯沒有用,只要“毒瘤”出版社還在,這種情況就會繼續發生。所以,比起罵編輯不負責任,我覺得更應該去地抵制和排雷出版社和背後的公司,重還出版行業一片凈土。我們認真做書的人高興,你們買書也不虧。】

【朋友們,出版社並不意味著文雅人啊,尤其是領導,沒皮沒臉起來都很牛的。就比如被程雲珂朋友指出來的那家黃金屋出版社,不就是無事升職加薪,有事直接辭退?這幾個編輯有錯,拿了收入大頭的出版社難道就一身清白?】

…………

可惜,“編輯”這個行業並不熱門,他們的發聲很快被淹沒在一秒幾十條的網友評論中,還是程雲珂在後台看評論,發現架勢不對,才意識到網友們可能有點情緒上頭,導致決定過激。

鄭梅有點同情那些被“毒瘤”連累的無辜出版社,和程雲珂打語音電話時幾番嘖嘖:“網上信息傳遞速度很快,估計情況會發酵。本來紙媒在這個時代就不好做,何況連最後的一點情懷都被垃圾同行拖累……慘。”

程雲珂若有所思。

“毒瘤”出版社無形中禍害了多少孩子,不倒閉難泄心頭恨,可其他認真做書和出版社和編輯又做錯了什麽?真就禍從天降。

電話那頭,鄭梅還在咋舌:“主要也是他們倒黴。幾家‘毒瘤’把大家惹火了,又沒辦法確定具體到底哪幾家出版社黑心,怕踩雷,就幹脆一刀切整個行業……”

沒辦法確定具體哪幾家出版社黑心……

宛若傳音入耳,這句話在程雲珂腦中不斷回轉。

驀的,她眼前一亮。

“我知道要怎麽做了!”

信息時代,過多繁雜的無關信息在人們生活中充斥。

比如臘加斯沙漠發現了一株稀有綠植、上舟某企業成功進入世界一千強並表示會努力進發五百強……看起來都很重要且和同樣生活在這顆地球上的人息息相關,實則“信息——行動”的轉化率極低。

試問沙漠發現綠植,難道你買菜的超市會因此降價活動需下班後急搶?

別的企業進入世界一千強,和你今天工作內容是什麽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