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接見(第2/3頁)

而且山勢連綿,可以選擇的路線很少,路也不是很好走,你來就來吧,巴不得你出城呢。

如果是步兵,來了不一定回得去。如果是騎馬步兵或騎兵,那我就和你耗。反正朔方軍組建騎兵的成本較低,看誰耗得過誰。把你這些機動力較強的兵種耗完了,也就好辦了。

“大帥放心,某到任後,必查訪各處,修繕水利,開墾田地,以濟軍需。”杜曉保證道。

“好!所需幕僚、雜任,爾自專之,我一概允準。”邵樹德贊許道。

河南府鼎盛時期二三百萬人口,現在十余萬,主要集中在洛陽盆地。邵樹德絲毫不懷疑,在洛陽以外的地方,狐狼之類的野獸數量遠超人類。

黃巢、秦宗權、孫儒、李罕之四人幹的好事!

呃,這事不能深究!張全義曾經恢復到五萬戶,接近三十萬人口,為何現在只剩十余萬?這個事情嘛,哈哈,今天天氣不錯,肯定是跑崤山、熊耳山、伏牛山裏面去了。

與杜曉談完後,邵樹德又看向一眾經學學生,好像是在看自己的得意作品。

“昔孔子謂伯魚曰:‘其先祖不足稱,其族姓不足道,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後裔者,豈非學者之效也?’爾等誡之。”邵樹德說道。

“謹遵大帥教誨。”眾人紛紛應道。

“吾兒亦誡之。”邵樹德抓著兩位愛子的手,道:“吾祖邵正元田舍夫也,勤而好學,披荊斬棘,開辟田宅,家境殷實。吾父清和公效命軍中,苦練技藝,遠近鹹以為勇士。故君子不可以不學。不學則不明,不知其源,誡之,誡之!”

“兒知道了。”二人一齊答道。

“河南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無數,是非曲折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這裏決定了許多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邵樹德站起身,走到掛在墻上的地圖前,道:“澠池縣大治,是奪取洛陽的第一步。爾等赴任之後,但凡有所作為,我都看在眼裏。先祖不足稱,不要緊,族姓不足道,亦無妨,爾等家族基業,皆興於爾等之手,豈非一樁美談?我從不吝於官位、賞賜,都好好幹吧。”

“遵命。”眾人又應道。

學生們離開之後,邵樹德還坐在那裏,又接見了剛剛回來復命沒幾天的拓跋仁福。

“早前接到軍報,銀槍都與甘、涼部落聯軍,大破河西黨項,俘斬數千,獲雜畜十萬。”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這個草原酋豪,邵樹德說道:“我已決定將沙磧納入鎮北都護府管轄,建黑水城。你的部落,是繼續留在沙磧,還是搬來河南?”

拓跋仁福臉上被風沙打磨得十分粗糲,看不出來神色變幻。但邵樹德何等樣人,自然知道他內心在激烈權衡之中。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而是送命題。一旦答錯,很可能就要被邵氏親兵拿下,懸首軍門。

“回大帥,職願將部落全數遷來河南。”良久之後,拓跋仁福終於放棄了掙紮,認命道。

“你既願來,我便將崤、澠池二縣以北,大河以南的廣闊山地草場劃出來,一半歸你,一半歸李仁欲。”

拓跋仁福一愣。

“李仁美授首,其弟狄銀阿咄欲降,我不殺他,著他領部眾東遷。”邵樹德說道。

拓跋仁福謙恭地低下了頭。

他的部落比較雜。早年混陰山草原時,以拓跋黨項為骨幹,統領韃靼酋豪送給他的兩千帳韃靼、回鶻部眾。後來進軍沙磧,連年征戰,吞並了不少河西黨項、韃靼、吐谷渾以及吐蕃部眾,現有大概數萬口,可出動七千騎作戰。

李仁美是甘州回鶻可汗,原本實力不用多說,強勁得很。但好漢不提當年勇,甘州丟了,妻女都被別人收入房中,如今身死,其弟李仁欲年幼,手頭還剩幾千殘兵敗將,不投降能咋地?難道西奔,投靠高昌回鶻?不,他們太清楚那些人的德行了,去了只有一個下場:人被殺,部眾被吞並。

對了,李仁美的妻妾、孩兒都在甘州,周易言也沒殺他們。聽聞李仁欲降順後,此人心中惴惴,將李仁美的幾個年幼子女送到了靈州。邵樹德遣人要了過來,這是制衡李仁欲的一張王牌,關鍵時刻可以打出去。

“部眾東遷之事你無須多慮,自有人辦理。而今你需率眾東行,借道河東、魏博,前往鄆州,可願?”邵樹德問道。

拓跋仁福被他派到晉陽,李克用使喚起來是真的不客氣。交到康君立手上後,與成德騎兵連番廝殺。

王镕手下那幾萬騎兵,乃安史亂軍騎兵人才的正統傳承。拓跋仁福這幫草原亡命徒,如何打得過他們?比騎射可能還有點優勢,面對面廝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了,故損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