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照顧好王爺,也照顧好自己。”

國喪二十七日,當十二歲的乾興帝舉辦完登基大典,整個京城也終於從先帝駕崩的沉重氛圍恢復了過來。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文武百官們都在觀望著曹太後與乾興帝的下一步舉動。

曾經的太子今日的乾興帝,在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後,終於也開始擺起皇帝的譜來。

他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二皇子。

乾興帝永遠不會忘了那日在南苑,父皇把李顯賜給二皇子做伴讀時給他帶來的驚嚇,那晚他惶恐難眠致使大病一場,讓滿朝文武都看了他的笑話。

乾興帝不會怨恨自己的父皇,因為怨恨了也沒有用,他不可能對駕崩的父皇有任何不孝舉動。

二皇子便成了他發泄怨恨的最佳人選。

“母後,朕想把二皇子廢為庶人。”乾興帝先跟曹太後提起了他的打算。

曹太後失笑:“胡鬧,他又沒犯什麽錯,你有什麽理由廢他?”

她也看二皇子不順眼,二皇子活著一日,她都會記得先帝動過廢她兒子的念頭,甚至已經有朝臣暗中支持二皇子了。在這種情況下,曹太後巴不得二皇子早早死掉,可就算她現在貴為太後,兒子貴為皇帝,母子倆也不能為所欲為,做什麽事都得師出有名。

乾興帝不高興道:“不能廢,難道以前的事就這麽算了?”

曹太後柔聲道:“以前有什麽事呢?你要記住,你父皇只是把李顯調到他那邊了,此舉沒有任何深意,你從來都是先帝心中不二的儲君人選。不過,既然你已經登基,也該給你二哥封王了,再選一處合適的藩地。”

乾興帝心中一動,立即叫宮人取大夏十三省的輿圖來。

除了沿海諸省,其他各省都是越靠近邊緣越窮,再按照這幾年的稅收算,西南緊挨著雲南的貴州乃十三省中墊底的,據說那地方多深山惡水,很多村落的百姓還都是蠻夷之人,連官話都不會講,大字不識一個。

乾興帝指著貴州下面的黎平府,幸災樂禍道:“就這裏吧,朕封他個黎王當當。”

送二皇子去個苦地方,如果他自己命短病死,可就與他無關了。

曹太後:“封藩乃大事,還是要聽內閣諸位大臣怎麽說。”

乾興帝心想,他是皇帝,封二皇子完全是皇族的私事,哪個閣老敢反對,他就換人。

次日早上,以顧首輔為首的五位閣老來乾清宮奏事,商量完急需處理的政務後,乾興帝提到了二皇子的封藩。

閣老們都是人精,只看乾興帝為二皇子選的藩地,就知道小皇上還為去年南苑之事耿耿於懷。

因為一個少年王爺的就藩確實無甚緊要,他們犯不著為此惹乾興帝不快,免得被太後母子忌憚他們有心支持二皇子。

顧首輔與李家是姻親,李顯又在二皇子身邊做伴讀,他就更不好反對了。

此事定了,乾興帝心中很是痛快,派人將二皇子、李顯都叫了過來。

他先宣布了封二皇子為黎王之事。

年僅十四歲的新任黎王跪下道:“謝皇上隆恩,臣到了封地,必定謹遵皇上所托,全力教化當地百姓、協助朝廷改善當地民生。”

他清瘦俊朗的臉龐神色平靜,看不出憤怒,更不可能有什麽喜悅之色,跟平時並無反常。

乾興帝有一點點不爽,因為他想看黎王憤怒卻無能為力的可憐模樣。

黎王的表現沒有讓他滿意,乾興帝將目光投到李顯身上,這次,他甚至都沒有隱藏情緒,直接冷笑出聲:“李顯,父皇在世時對你極其賞識,要你為二哥伴讀。如今二哥雖然要去貴州就藩了,可他依然年少,學業不可荒廢,你便隨二哥一起去貴州吧,繼續為他伴讀,也不枉父皇賞識你一場。”

李顯跪下領旨:“臣遵旨。”

簡簡單單三個字,再沒有別的話,就像當初太子懇求先帝要調他出宮,李顯也不曾做任何辯解。

乾興帝就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憋屈感。

等兩人退下後,乾興帝朝他最新提拔的大太監萬公公哼道:“看來,朕給他們的懲罰還是太輕了。”

這位萬公公,是十八歲的小萬公公,他的幹爹老萬公公早在先帝下葬之後,便主動請辭回鄉養老了。

古往今來,對舊主過於忠心之人,肯定不會受到新主的重用,與其留戀權勢最後被人安個罪名排擠,不如自請離去。

小萬公公同樣明白這個道理,為了不跟著幹爹一起失勢,他聰明地抓住機會,當著幹爹的面在曹太後、小皇帝面前偽造了先帝遺言,然後憑著此功順利坐上了幹爹曾經的位置,包括“萬公公”的名號。

萬公公在宮裏住了十幾年,早已熟知小皇帝的脾氣,聞言湊到乾興帝耳邊,低聲道:“皇上不必生氣,從京城到貴州千裏迢迢路途艱難,王爺與李三郎都是金窩窩出生的金貴人,路上難免有個水土不服頭疼腦熱什麽的,能不能順利走到貴州都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