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說是沒有驚動,但隔著一條街那麽大的動靜,次日天明,李芙蓉的母親仍舊把她叫來問話。

從春水園到李家主園,不過幾百步的路,李芙蓉卻走得滿是煎熬。

她一邊在心中暗恨薛玉霄,一邊提心吊膽地走進小廳,向上首的母親大人行禮問好。

上首坐著一位端莊文雅的中年女人,只穿著常服,戴珍珠華勝。這位就是趙郡李氏的現今當家人,當朝戶部尚書、加大司農銜的九卿之一,李靜瑤李大人。

李靜瑤手裏捧著一卷竹簡古卷,是《金匱要略》的其中一卷,一本醫書,她沒有看李芙蓉,語氣平平地問:“昨日讓人夜叩登門,是什麽緣故?”

李芙蓉早打好腹稿,乖巧道:“薛三娘跟女兒有些齟齬,昨夜生了點誤會,已經擺平了。”

“誤會?”李靜瑤擡眉看她,“什麽誤會這樣大張旗鼓?”

李芙蓉只道:“是她內院的事。有個小郎君私通外人,那人正是咱們家的仆役,母親放心,我已將那仆役打死了。”

在齊朝,主人家打死下人著實平常。薛玉霄也是因為陰晴不定、手段殘忍才被指摘的,她最近的名譽因為才學出眾而有所挽回,許多人都覺得她只是隨心所欲——齊朝對才女總是有濾鏡的。

李靜瑤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蹙眉道:“你現下正是經受考核的重要時刻,怎麽天天讓這些無聊瑣事纏身,男人的事都是小事。枉費你正君還是大家族出身,連個內院也管不好,冒出這種破壞士族顏面的人來!”

李芙蓉沒敢說是自己派人去打探的,只得將這樁罪名推到了夫郎身上:“母親,蕭郎還年輕,管家的事那麽繁瑣,他已經盡力了。”

她的正君名叫蕭安,是蘭陵蕭氏的嫡幼子,小名換女。蕭氏本是次等士族,後來北方事變,戰亂頻生,近些年來以戰功起家,蕭氏當今的家主、蕭安的母親,就是東齊一位常勝將軍,在軍府任職。

當初兩家結親的時候,李靜瑤就隱隱嫌棄蕭氏以軍功起家,覺得她們粗鄙,連帶著對這個女婿也不大喜歡。

李靜瑤見女兒為他說話,也就不再追究,告誡道:“秉承陛下旨意,中正官不日就會對各家年輕娘子進行考核,有能力、才學的人,都會招入朝中為官。你現在應該以清談論詩,寫賦作詞為業,像如今這麽庸庸碌碌,成什麽樣子?……上次的清談會,我的本意是請崔征月見證,讓你拔得頭籌,誰知道你這麽不爭氣,她如今對薛家女大加贊賞,肯定是不會向中正官推舉你了。”

李芙蓉聞言,登時心中焦急:“母親!”

李靜瑤擡手:“你也別急。京郊那塊公田分配的事還沒辦妥,我交給你去做,而且,陛下想要在那附近建一座寺廟,薛澤姝奉旨在外,這事一同交給我了,等到寺廟建成那一日,你將佛家經典題在寺廟的石碑上。”

李芙蓉在其他方面不夠出眾,唯獨書道極好。她大大振奮,連聲稱是。

這就是大家族為女兒的謀劃和打算了,這種為女兒揚名的方式,是尋常庶族想都想不到的。日後只要有人參拜,就會看到廟裏的石碑,繼而贊嘆李芙蓉的書法——這件事本是薛玉霄的母親薛澤姝的分內之事,不過就算她在也沒用,李靜瑤記得薛玉霄的書道一點兒都提不上台面來。

李芙蓉覺得那塊公田的事很是簡單,並沒把薛玉霄的告誡放在心上。她們兩人關系惡劣,薛三娘能說什麽好話?她滿口答應,正要拜謝母親離去時,李清瑤又叫住她:“還有一事。”

李芙蓉重新站回她面前。

“因為中正官要甄選人才,所以趙郡老家將你的族妹也送了過來。”李靜瑤道,“就是此前跟裴家庶公子定親的那個……叫什麽,我一時忘了。她雖是遠親,但畢竟同出一源,進京也是為了前程,算算時日也快到了,你要多照顧她。”

李芙蓉表面裝的乖巧,心中卻想:“什麽族妹,可不能讓她搶了我的風頭,到時務必打壓打壓……讓母親覺得,老家送來的人也不過如此。”

……

“奇怪。”薛玉霄練字途中,總覺得背後涼颼颼的,“是不是有人背地裏念叨我呢?”

裴飲雪就在旁邊端詳棋局,這是兩人白日裏下過的一局,他重新復盤,將兩人的行棋步數倒背如流,見薛玉霄半天沒有落筆,便問她:“怎麽了?”

“沒什麽……你看看我的字練得怎麽樣了?”

裴飲雪起身過來。

兩人隔著一張小案,上面花瓶裏插著幾枝紅杜鵑。裴飲雪覺得這樣看字不便,於是坐到她身側,審視著她寫得《我生帖》。

裴郎身體冰涼,在略悶的夏日裏靠過來尤其舒爽。薛玉霄下意識地朝著涼快地方擠了擠,兩人的袖擺挨在了一起。